货币数量理论
货币(m表示,money)在一年内使用了多少次称为货币流通速度(v表示,velocity of money)
举例:同一块钱被购买煎饼,买马驹和喝咖啡。这些商品及服务统称为“y”,而它们的价格称为“p”
m,v,y,p是货币数量论的变量。
m是货币流通供应,经济流通中的所有货币。
v是钱的消费次数。消费频率高的,货币流通速度快。
m×v也会得到名义gdp
y是售出的商品和服务。故y是实际的GDP。
用它乘以价格水平p就是名义GDP
mv与py概念上等同,该等式可以用来理解通货膨胀
mv=py等式左边代表买家活动,右边则代表卖家活动。
p=mv/y
一般p不稳定,v和y比较稳定,y是实际GDP,在一年内不会有太大变化,不能很好解释价格大幅度以及长期变化。因此价格增长率通常与货币增长率相等,而价格增长率就是通货膨胀率!
价格p的变化主要是货币供应m决定。
通货膨胀率对借款人和贷款人都有影响,当通货膨胀率高于期望,则财富从贷款人转移到了借款人身上,反之。虽然通货膨胀率可以预测,但是也会有毫无预警地上升或下跌,这会使人们不敢借钱或放贷—金融中介可能会在巨大起伏中中开始崩塌。
在宏观经济学中,一个争议的话题便是经济周期的产生原因,涉及四个主要的思想流派:凯恩斯主义(john meynard keyins),货币主义,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奥地利经济学派,他们对经济周期产生原因意见不一。
凯恩斯主义有一个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总需求”这个概念,而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则是“总供给”为基础,凯恩斯主义倾向于积极的货币和财政主义。
总需求等于c+i+g+nx(net export)
凯恩斯主义模型认为名义工资具有粘性
当消费和投资减少,一般政府支出也会减少,这是因为经济体产生的收入更少,税收减少,除非政府大量举债,否则政府的购买力大量减弱,对总需求来说,又是一个负面冲击。
凯恩斯主义
凯恩斯主义提倡央行扩大货币供应量来维持名义支出的流量,降低利率使获得授信更容易,凯恩斯主义还同样政府增加赤字,即政府应该增加支出,新建公共项目,使人们有事可做,即使一开始可能不赚钱。
凯恩斯主义的问题
1.凯恩斯主义不总能解释总需求为什么下降。而且看似归于总需求的问题,或许继续挖掘下去,或许是某些行业效率低下,增长缓慢才是实际的问题,总需求疲软或许只是一些真正的弊病的症状。因此一味增加总需求并不一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
2.货币政策已经足以稳定名义支出的流量,凯恩斯主义已经演变成了货币主义。
3.滞涨问题,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同时存在不属于凯恩斯主义所预言的现象。
虽然凯恩斯主义是研究宏观经济的核心,但是凯恩斯主义在理解世界经济运作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局限性。
货币主义
米尔顿 弗里德曼是该主义最著名的支持者。货币主义强调货币供应的重要性。
货币学派的基础是货币数量论mv=yp
货币学派认为长期上,货币绝对总量并不重要,不会允许实际产出与实际就业。短期内通货膨胀则会对经济造成影响。
货币学派将通货膨胀太高与太低看作是两个潜在威胁。
1.通货膨胀太高是因为政府发行过多货币 m大—p大 通货膨胀通常会扭曲资源分配,人们无法辨别哪些商品是因为通货膨胀,哪些是因为真正变值钱了。故应该减少货币发行,使经济趋于稳定。
凯恩斯主义则认为高通货膨胀率解决问题。货币学派则认为通货膨胀一开始确实可以带来高的经济产出,但是人们会逐渐发现是因为通货膨胀作祟,这样一来,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刺激作用减少了。
2.通货膨胀率太低,甚至出现紧缩。此时货币学派与凯恩斯主义思路相似—都认同工资粘性,所以工资因为诸多不便不能随时协商或被调整
货币学派比较温和,认为应该将通货膨胀率维持较低水平(百分之二到三左右)
货币学派认为应该通过法规,严格约束中央银行。
货币学派对经济周期的理解并不完整,并把货币供应看作是一个单一的,界定分明的概念,实际上还有很多度量货币供应的方法,比如银行流通货币和存款准备金,究竟哪个是真正的货币供应,又应该具体调整哪些货币,货币学派无法回答。
另外,假如真正将通货膨胀率稳定,或许无法应对很多外部冲击。原油价格上升…
实际经济周期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是在货币学派基础上的改进。
实际经济周期学派主要理论是将负面供给的冲击。“实际”不是“虚假”的对立含义,而是与“货币”相对立,认为实际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无关——大部分是负面供给的冲击。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的好处—解释了人类历史上大多数经济周期(早期人类社会百分之八十为农业生产,一旦遭遇极端气候则会影响全年产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需要适应不断多样化的经济体系。1973年石油危机,opec出口石油的卡特尔提高了对美出口石油的价格,而石油是生产各种产品服务的重要原材料(飞机航班,汽车制造…)使生产成本上升,成本增加导致产量减少,受雇工人减少,总体收入下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可以运用于当下解释巴西的经济,巴西出口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政府政策一直不稳定使人们感到巴西经济风险极高。供需曲线上,总供给曲线先向左移,经过中期传播,总需求曲线也将会左移,问题会更加严重。所以相应举措是一开始就要有预测风险的意识,寻找替代能源等方式,另外,应该让经济更加灵活,更快适应负面冲击。
问题:不能解释所有经济周期
无法很好解释经济周期中出现高失业问题…
补充阅读
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周期理论主要分为总需求侧和总供给侧两大类,其中总供给侧的理论被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接下来我们会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也可简写作RBC,做简单的介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本质上没有区别,因此相对的,其认为把经济分成长期(由总供给决定)和短期(由总需求决定)没有意义,取而代之的是,RBC认为经济由总供给决定。
在这种情况下,RBC还假设市场机制非常完善,即各市场能很快达到均衡点,也就是说,真实产出始终等于潜在产出。因此,经济波动的本质不是真实产出围绕着潜在产出波动,而是经济波动就是潜在产出本身的波动。
RBC认为只有真实变量的波动,例如技术进步等,才会影响总供给变化,进一步导致经济波动。也因此,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货币政策完全无效,因为其改变的是名义变量货币,不改变经济,同时,因为市场始终处于平衡点,所以不论货币政策还是财政政策对经济都没有作用。
从客观上看,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有优点也有缺点,因此支持和反对的声音同时存在。
部分支持观点为:(1)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可以同时解释周期和增长。(2)RBC理论观点新颖,指出了货币与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可能来源于经济活动导致的货币数量变化而非货币数量变化导致经济变化,给出了新的视角。
部分反对观点为:(1)工资具有粘性,调整需要时间,因此劳动力市场不能很快到达平衡点。(2)科技进步导致经济波动似乎不合理,因为科技进步改变的是真实变量,按照RBC理论,其结果应该指向经济持续上升而不是上下波动。
奥地利经济学派
奥地利经济学派(英语:Austrian School)是一种坚持方法论的个人主义的经济学派。
代表人物:创始人门格尔,德里希·哈耶克路德维希·米塞斯
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式和英国的古典经济学相同。也因此,奥地利经济学派的研究方法可以视为是延续了15世纪以来的经济思想,包含了大卫·休谟、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奥地利经济学派认为,只有在逻辑上出自于人类行为原则的经济理论才是真实的。这种理论的正式名称是人类行为学。
两个概念:“自然秩序”,“强行构建”
有名的“哈耶克三角”
奥地利经济学派重视市场的价格信号,以及这些信号如何零散的分布传递给企业家,奥地利经济周期理论认为中央银行会扭曲这些价格信号。例如,政府增加货币供应增加通货膨胀是市场利率降低,会使企业家们增加投资,但是很多投资项目实际并不能盈利,而是表面有利可图,而这一部分以奥地利经济周期学看来就是经济增长的部分。
与之对比,假设利率不变,消费者储蓄增加,投资则增加,利率下降。虽然利率下降,但是消费者储蓄额却增加。
而政府下降利率,消费者储蓄额不会增加,这样无法支撑长期投资的增加,用奥地利学派的话来说,这些投资会发生“自我逆转”,人们迟早会发现对房地产需求其实没有那么旺盛,对工业产品的需求也并不旺盛,消费者更想要像包子,馒头这样较为短期的商品。长期投资一旦发现并不能带来收益,就会被变卖,雇员被裁员导致失业,最终引发经济周期的衰退(后半部分)。
奥地利学派认为20世纪初期,美联储对信贷发放过于宽松,过度鼓励按揭贷款和房地产投资—经济危机
欧元区经济问题?
曲线上看,应该为起先总需求曲线右移,但是总产出是实际减少的左移,最终因为总供给与需求不匹配。?
凯恩斯主义认为总需求不足,导致就业与产出减少,导致了经济衰退。对凯恩斯主义来说,总需求的关键部分是c+i+g。总消费的减少是因为出现了房地产泡沫,房地产价格飙升,人们花钱借钱开始大手大脚,当泡沫破灭,人们变穷了,甚至负债累累。所以下降,而总投资是因为银行有很多抵押贷款,但是出现了房地产泡沫以后,这些房屋抵押物价值大大缩水,好多银行无力偿债导致破产,银行需要保住现金,这意味着需要减少放贷。所以I下降。政府支出G方面,因为支出减少就业也减少,政府税收减少—会对政府支出G有负面影响。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诠释为:从美国的结构性问题入手,美国生产率增加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说明经济供给出现问题,根本可能在于我们创造的财富减少了。实际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可能美国经济结构性问题可能在2008年以前就已经存在—其一即生产力增长率慢,其他原因可能是政策的不确定性,税负增加,补助发放的政策不到位,引起的失业者找工作不积极等等
货币主义者在某些方面与凯恩斯主义一样,,也认为总需求是造成2008年大衰退的原因,但是他们更侧重于探讨货币政策。根据货币主义理论,美联储应该让整个经济名义支出流量更加稳定,从而总需求不会下降。美联储没有在2008年做好扩张性货币政策。
奥地利学派也会追溯历史分析2008/09年问题的根源,很多该学派不满意美联储信贷条件宽松,利率低的政策,这刺激了信贷和房地产市场,不光是央行,很多政府项目也支持抵押贷款甚至担保贷款,美国税收制度也鼓励购买更多房屋。过度房地产投资事实上属于不良投资。问题的关键可能在于政府。
总需求曲线
消费增长率(m的矢量+v的矢量/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实际经济增长率+通货膨胀率
AD的一条曲线可以看作符合某一特定消费增长率的所有情况的组合,斜率为负。
或将总需求曲线看作是符合某名义GDP情况下所有实际GDP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的组合。
长期总供给曲线
一个国家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本(el)和实物资本,并用创意A还有良好的体制结合,每个经济体都由这些基本因素所决定。长期总供给曲线揭示了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一个经济体的潜在增长率,所以长期总供给曲线就是经济潜在增长率,或者是索洛增长率的一条垂直线。
一个实际冲击会使总供给曲线左移,实际增长率降低,通货膨胀率上升。相反,一个正面冲击会使实际增长率上升,曲线右移,通货膨胀率降低。
ps 有时候冲击可以从一个行业被放大和蔓延至其他行业。一个经济体不断经历大大小小的正面与负面冲击,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看到经济不断波动的图示。
短期总供给曲线(short run aggregate supply curve)
长期来说,支出的变化不会改变经济增长的基本要素,所以不会改变长期的增长率。但是短期内AD曲线会发生移动。
货币供给(m)的增加和流转速度(v)的增加等于实际增长率加上通货膨胀。
经济学家认为 支出的增长(m和v)不会快速改变通货膨胀的增长。
当支出增加,因为通货膨胀不会快速增加,价格不会立刻改变,尤其是工资具有粘性。
举例:货币政策影响总需求
使用扩张性货币政策,短期内货币增加导致需求上升,工作时间增加,雇佣工人和收入增加,扩大了生产量,所以m和y增加。
但是货币数量的增加并没有真正增加生产的要素,所以当人们开始增加消费,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上升。这时,企业家们随着物价上升开始不得不提高商品价格与来与其他增高了的价格相匹配。
一开始的支出增加—名义上和实际上工资的增加—随着价格上升,实际工资开始减少—工人们发现自己的实际工资减少,开始减少购买—需求下降,生产也会相应减少到与之匹配的产量。
支出的增加会增加产量和通货膨胀,但是都是短期的。
当总需求下降,通货膨胀率下降,增长率也会下降(实际GDP增长率),甚至到达负值。
企业发现销售量减少,开始减少支出,雇佣人数减少,甚至倒闭。最后当工人们发现通货膨胀下降了,他们会愿意接受更少的工资,但是到达新的均衡点需要时间,那时候,经济增长无法发挥它的全部潜能,失业率高。
正如 约翰 梅纳德 凯恩斯所说“从长远来看,我们都死了。”
速度v变化
(v的变化导致总需求曲线AD的变化)
加上货币供给是固定不变的。m不变。
y=c+i+g+nx
若v改变,则c,i,g,nx都会改变,支出增加导致曲线AD右移
新的均衡下实际增长率上升,开支增加使经济暂时繁荣,但会引发更高的通货膨胀率。
长期来看,支出增长一定会恢复正常,因为不可能永远高速率增加支出,且支出的增长绝不会快于经济增长,因此曲线AD会重新向左移。
综上,m与v的变化会以稍微不同的方式改变总需求曲线。长期来看,通货膨胀率是由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决定的,短期内v的变化都是暂时的增加v,曲线外移后又内移,v减少,反向变动—即使都是暂时的,一旦过于严重,可能引发经济大萧条。
当消费c下降,“动物精神”趋势下人们会悲观,减少支出,ad曲线内移,但是长期来看,人们会渐渐产生信心,曲线会渐渐外移至初始水平。
扩张性财政政策—为什么不提高G以抵消C呢?
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占投资主要部分,其中固定投资三大快—基础设施,房地产,制造业
2008年次贷危机,使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下滑了6个百分点。外需下滑,拉动内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