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老师:中文系的学生,一是要有宽广的阅读量,古今中外文学经典应该广泛阅读,二是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语言文字功夫要好,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独立思考社会,独立评判事物的能力,不能人云亦云,不能没有自己的独立观点,一定要有自己的批判意识。
傅元峰老师:“中文系的人”,这个提法太窄了。我不建议你们成为“中文系的人”。任何专业学习,应该鼓励一个人广大和多元,术业专攻需要为人的气度和胸怀,兼容并包很重要。
苗怀明老师:首先得做个正常人,心智健全,然后才能成为中文系的人。现在不正常的人特别是脑残太多了,与日俱增,希望中文系的学生从不做脑残开始,做个能独立思考的人,不要把脑子借给别人做道具。
徐雁平老师:这方面我不敢谈太高远的理想,还是说点实在的。我想学中文,首先要对读、思、写有特别的热爱,而且能坚持,将热爱落实到实践中。其次,毕竟是专业学习,不能太随意、太发散。要先做学徒,如学木匠,至少要三年的笨功夫,练习手感,将规矩内化。总之,从实处入手好,追求点滴进步,在进步中建立自信。
赫兆丰老师:如果要给中文系的学生贴一个标签的话,我觉得除了具体的专业知识外,更重要的可能是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吧。如今的社会节奏当真可以用“日新月异”来形容。当你离开学校、走入社会后,课本上的知识点未必会成为你安身立命的资本。因此,我更希望中文系的学生能够通过持续的读书,感受书中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往大了说,当所有人都往一个方向跑的时候,总要有一个人停下来,想一想这个方向对不对,即便后来证明这个方向真的是正确的,但停下来思考的这个行为本身就代表了一种精神的独立。人文学科出身,特别是中文系出身的人,最应该有这种担当。往小了说,在面对工作和生活里的抉择时,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也是一个很难得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