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词汇问题怎么解决?
词汇的问题其实非常简单粗暴——就是记就好,其余的都不重要。网上有很多方法,比如谐音记忆、词根词缀记忆等等。其中有些方法比较有用,下文会谈到。
之所以说对待词汇问题的方法很简单粗暴,是因为:第一,对初学者而言,除了记并没有什么别的办法,因为方法和规律的运用以熟练为基础;第二,初学者起步时的“痛苦”,部分原因的确是自己的能力暂时有所不足,但其余很大一部分是自己不恰当的比较造成的。
其实不只是记忆词汇,也不只是学习语言,初学者在刚开始学习任何新的知识或技能时,就是什么“办法”都没有、什么“巧力”都借不上的。因为没有基础,所谓的规律、技巧等对初学者其实用处不大。因为规律和技巧,都是“熟能生巧”中的那个“巧”,必须以“熟”为基础,而且某种程度上是伴随着熟练度提升自动出现的东西。下面以我自己背英语单词的经历来说明这个问题。
我刚刚开始背英语词汇的时候,看着那一个个单词,完全是一点规律都没有,经常是记住了单词的意思,但是拼写掉字母……那段时间真是惊叹于老外是怎么把那一个个像是随机组合出来的单词给记住的。但是,当我具备了最基本的词汇量之后,那一个个单词就变得多少有一些规律了:“-tion”这个后缀一般都是指名词,而“-ed”多半是由某个动词变成被动态,而且往往可以用来做形容词描述人的情绪和状态……虽然那单词仍然是需要“刻意去记”,但记忆效率上还是比之前高了不少。
再后来,到了高三和大学刚入学的那段时间,我对英语单词的发音规则进一步熟悉,加上那段时间对英语不是很上心,经常靠突击记忆单词来应付考试,于是在记忆单词时的状况就和初学时颠倒了过来:单词看着音标默念个几次就可以了,到了听写的时候总能够听着读音拼写个八九不离十,可是那单词的中文意思有时却怎么都对不上号……
从上面所讲的那个阶段到现在,由于单词量已经足够,我开始在记单词的时候有意无意地记忆一些词根词缀, 目前只是极个别情况下看到部分单词有一些印象(因为我没有刻意去背,各位有志于提高英语学习效率的朋友不要学我),但也比原来看到希腊、拉丁词根完全无感要好一些了。
说实话,写完了我自己也很吃惊——虽然以前也有感觉,但是只有真的写出来才知道十年背单词,是这样一步步过来的。这也可以说明“行者无疆”以及在背单词上,我的“长期”到底是多长(虽然它本来可以短很多)。
在上述过程中,总体而言,我并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方法,后来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以及主动探索某些规律,完全是长期背单词、用单词之后自然的结果。可见,规律是有了一定经验之后慢慢地、自然而然地用上的,至少在前期不一定要刻意追求。在没有一定的熟练度之前,背单词必须经过一个阶段,这个阶段背单词的花费的时间很长,记得很慢,而且记过的单词很容易忘记,以至于给初学者一种“事倍功半”的感觉。
但是,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因为如前所述,这就是初学者背单词的正常效率,所有的初学者都必然有这么一个过程。而所谓的“事倍功半”的感觉,往往是不恰当的比较的结果——要么是用自己的不熟练和别人的熟练比较,要么是用之后自己的熟练和之前自己的不熟练比较。如果是后一种比较,由于比较对象是自身,而且往往是对语言已经熟练的自己,所以比较者大多一笑而过;但是前一种比较,对初学者的影响很容易就成了负面的,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它可能导致初学者直接放弃学习。
没有意识到自己比较对象错误的初学者,看到那些“背单词特别快”的人,很容易就把自己“背单词暂时比较慢”这件事归因于“自己没天赋”,而没有想到,那个背单词背得很快的人,很可能比你多学了几年,而对于一个初学者而言,“多学了几年”实际上意味着人家已经投入了比你多一倍甚至几倍的时间在背单词这件事情上;如果再考虑到长期投入的回报曲线往往是指数型曲线,那么人家在“背单词”这件事情上的效率,很可能比作为初学者的你高出一个数量级。
通过下面这张图能更加直观的体会这个问题:
假设起步早的人比起步晚的人早三年开始背单词,两者的进步曲线完全相同(即进步速度完全相同),横轴代表时间,纵轴代表能力增长。那么起步晚者在刚开始那一年就可以感受到差距(图中所示的能力差距相差一倍),在任何相同的时间段,能力差距都存在,而且差距的绝对值会越来越大。但是起步晚者从零开始学习3年的效果,和起步早者从零开始学习3年的效果是一样的。因此,为了不伤害自己的信心和希望,起步晚者要比较的不是数量上的绝对值,而是能否和起步早者在从起步开始相同的时间段内,实现相同的增长——也就是把自己的能力增长曲线平移后看两者是否重合。上图的曲线平移后效果如下:
可见,如果能力增长函数模型一样的话,其实起步晚者没什么好担心的——人家今天的状态,就是你若干年后的状态,不论这个差距看上去有多大,用来形成差距的时间都是这么多,从来没变过。当然,“只比较时间差”并不能抹杀先发者多年积累并且日益扩大的绝对优势(初学者需要时不时提醒自己这一点以免沾沾自喜),起步早的人就是凭借这个优势获得更多机会和平台的。而如果想要弥补差距,那就要更加努力才行了。
一个更加努力的后起者和先发者之间的差距是这样被抹平的:
当然,反超需要时间和更多的付出,差距越大,反超需要的投入越多,时间越长。因此,该学的东西,开始得越早越好。
为了更加生动地解释起步者眼中的能力差距,我在这里打个比方:
你才刚开始学自行车,目标是骑到一百米之外的那棵大树下面。于是你胆战心惊地上了车,骑得歪歪扭扭,全程都没骑到三分之一就一下子摔倒在地,正当你准备爬起来时,你看到在起点处也有个人,潇洒地跨上车,几乎是眨眼之间就骑着车冲过那棵树,头都不回,绝尘而去……
这个时候,你可能只是羡慕,但并不自卑,因为你看到那个人一身的专业骑手装备,而他的那辆变速自行车,显然不是你用来练习的、老妈早上骑着去买菜的永久自行车能比的。
和骑自行车不同的是,到了背单词的时候,人家的大脑里有哪些先进的装备(俗称“思维工具”),技术有多高,大脑“肌肉”有多发达,从外面是完全看不出来的。初学者往往只是注意到“人家和我一样都是一个脑袋两只手”,全然没想到人家的大脑已经开上了汽车,而自己的大脑才刚骑上自行车。于是,当对方“一骑绝尘而去”时,初学者想到的就多半是“人和人的智商咋就差那么多呢?”在没有了解“智商”或者说“天赋”与“目前比较笨拙”之间的区别时,人很容易把“熟练程度问题”等同于“天赋问题”。
不过,各位应该是没有这个问题的,对吧?
方法推荐
所谓靠谱的方法,在目前的我看来只有两种:第一,结合句子记单词。原因很简单,单词是拿来用的,句子是使用单词的最基本单位。第二,在有充分的词汇量(个人认为高中毕业,也就是3000就差不多)的基础上,用词根、词缀和单词的变形去记单词,一次记一组。
这里要插入一条疑似广告的推荐:扇贝单词APP,(P.S.这个APP真正强大的部分是需要付费的),大家可以自行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