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这天似乎极易引发争议,之前是甜咸粽子之争,今天又出现端午快乐和端午安康的争论,因为有人说纪念屈原不能快乐,只能道安康不可祝快乐。
其实,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大多会被附会上某些传说作为“起源”,特别是某些历史人物碰巧与某日有关联,便会产生“纪念说”。而这些故事传说远远晚于节日诞生,都是后人构建出来的,其中“端午纪念屈原说”影响最广。但端午这日除了有屈原传说,也与吴国名相伍子胥、晋国名士介子推、越王勾践、孝女曹娥等历史人物有所关联。
仲夏登高,顺阳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之所以用“端”,是因为古汉语的“端”有开头、初始的意思,“端五”也就是“初五”。
“仲夏端午谓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与夏至同。”
——西晋的《风土记》
据说端午节的名称有二十多个,在中国所有传统节日当中叫法最多。唐代以前常用的名称是“五月初五”,唐以后,“端午”便取代其他别称,成为主流称呼。名称的多变与端午节的演变有关,端午起源于南方吴越先民的龙图腾祭祀 ,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端午涵盖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学等方面的内容,最后形成如今深邃丰厚的文化内涵。因此,端午节在传承发展中杂揉了多种民俗为一体,节俗内容丰富,其中划龙舟与食粽这两大传统礼俗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由于五月酷暑将至,蚊虫滋生,五毒(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出没,古时在没有医疗卫生设备的民间,容易发生传染病,瘟疮蔓延,因此五月被称为“恶月”“毒月”。《吕氏春秋》里有言:是月也,日长至,阴阳争,死生分。也就是,五月是阴与阳,生与死激烈斗争的一个月。重五(五月五)这天更是被视作不吉利的日子,即“凶日”,父母都于当日将未满周岁的儿女带往外婆家躲避,以逃脱灾祸,故称躲午。
“羊腔酒担争迎妇,遣鼓龙船共赛神”——陆游《丰岁》
“已嫁之女召还过节”。——《嘉靖隆庆志》
“女之新嫁者,于是月俱迎以归,谓之‘躲端午’”。——《滦州志》
这也是为何许多地方的端午习俗多与辟邪厌疫有关,过去的人在今天喝雄黄酒,用雄黄在小孩额上写王字,还有用艾蒲洗澡沐浴,贴五毒图,在手臂上系五彩丝以辟兵及鬼,扎艾草等等。这些在汪曾祺的《端午的咸鸭蛋》里都能看到:
家乡的端午,很多风俗和外地一样。
系百索子。五色的丝线拧成小绳,系在手腕上。丝线是掉色的,洗脸时沾了水,手腕上就印得红一道绿一道的。
做香角子。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贴五毒。红纸剪成五毒,贴在门槛上。
喝雄黄酒。用酒和的雄黄在孩子的额头上画一个王字,这是很多地方都有的。
有一个风俗不知别处有不:放黄烟子。黄烟子是大小如北方的麻雷子的炮仗,只是里面灌的不是硝药,而是雄黄。点着后不响,只是冒出一股黄烟,能冒好一会。把点着的黄烟子丢在橱柜下面,说是可以熏五毒。
还有一个风俗,是端午节的午饭要吃“十二红”,就是十二道红颜色的菜。十二红里我只记得有炒红苋菜、油爆虾、咸鸭蛋,其余的都记不清,数不出了。也许十二红只是一个名目,不一定真凑足十二样。不过午饭的菜都是红的,这一点是我没有记错的,而且,苋菜、虾、鸭蛋,一定是有的。
我是在南京生活几年后,才知道“十二红”和挂艾草,只要端午这日去菜场,必能看到一片热闹欢腾。每个人都捧着一束艾草,拎着一兜水灵灵的苋菜,头上微微冒汗,却又生气盎然。虽打小没这些习惯,但很快就入乡随俗,欢天喜地买回家挂起来,吃起来。看到这样一段话,觉得很恰切:
“中国节是活泼泼、热闹闹的,一派天然生机,总是美景美食相生,亲情爱情与共,没那么多冬烘的夫子气。”
图源:微博@杭州宋乐天
可不是么?古人并不避讳端午是个凶日,其重点在于“邪祟不侵,五毒退散”,该防要防,该吃当吃,该玩则玩,享乐并不耽误。以生代死,以死代生,这本就是中国人的生命哲学。豁达而积极的生命观,正体现在端午这日的各种习俗中。翻一翻古时端午相关的记载与画册,你会发现,这一天的颜色是五彩的,气味是芬芳的,景象是雅丽的:
“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白团。紫苏、菖蒲、木瓜,并皆茸切,以香药相和,用梅红匣子盛裹。”——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端午》
“五月初一日起,至十三日止,宫眷内臣穿五毒艾虎补子蟒衣。门两旁安菖蒲、艾盆。门上悬挂吊屏,上画天师或仙子、仙女执剑降毒故事……初五日午时,饮朱砂、雄黄、菖蒲酒,吃粽子,吃加蒜过水面。赏石榴花,佩艾叶,合诸药,画治病符。”——明·刘若愚《酌中志》
“五日,俗称端五。瓶供蜀葵、石榴、蒲蓬等物,妇女又簪艾叶、榴花,号为‘端午景。’”——清·顾禄《清嘉录.五月.端五》
端午,古人们祈祷着安康幸福,享受着轻松愉悦。今天我们保留的传统虽不再是当日之意义,但其寄托的精神不变,那就是:远离疫病,健身强体,享受阳光和水,追求天人合一。
端午,互道安康,互祝快乐。都很好。
南木近期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