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时,我们班转来一位女同学。看着比我们大,做事比较踏实,虽然穿着不太相宜的衣服,但我觉得她人很好,喜欢跟她一起玩。相处一段时间后,她跟我说:“妈妈去世了,爸爸在监狱里,我被接来跟外公外婆一起生活…..”短段几句话,她说的很平静,显然已经接受了这个现实。而我听着却很震惊:天呐,去世、监狱……这是电视吗?不是,是我的同学,就发生在我同学身上,一个十岁左右的孩子身上。那是我第一次那么认真的听别人说出自己的故事,那么真实却充满无奈。“我希望快快长大,长大了我就可以挣钱了,那样外公外婆就不用这么辛苦了。”那次坦露心声之后,我没有因她家情况复杂而远离她,反而因为这份信任,与她关系更加亲密了。随着了解的深入,我知道为什么她那不合体的衣服是其他亲戚送的;她每天要帮外婆做很多家务;她没有表现的那么早熟与坚强,她想爸爸、更想妈妈;她不敢在外婆面前哭,怕她伤心……一个半大的孩子,承受了常人无法承受的痛苦,她的处境我无法理解。生活对于她来说,苦吗?苦!但是她并没有自怨自艾、意志消沉。反而对生活充满希望。
2、
小区门口一个修鞋匠,50岁上下,身材瘦小、皮肤黝黑。每天上班总能见到他默默的守在小摊前,等着生意上门。有一次我的包包拉链坏了,跑到他那问能否修好。他点头答应了。在修的过程中,与他闲聊。
“每天早上都能看到你,生意如何?”没想到这么一句话竟打开了他的话匣子。
“唉~很辛苦,早上6点之前起床,6点半骑车送儿子去学校,紧接着自己来这里摆摊,中午回家吃顿饭,下午1点去公司上班,晚上10点多下班,到家11点多,12点左右休息……”。
听闻他流水似得叙述,我竟不知如何接话了,为了避免尴尬,我说“这么辛苦,觉得累吧。”
“怎么不累呢,睡的不够,吃的不好。”说着他停下手中的活,微微抬头看了我一眼,又低头继续修包。“不过,看着儿子越长越大,老婆生活也能自理,我也就心满意足了。你不知道,我结婚晚,孩子现在才读小学。不过等孩子再大一些,能自己骑自行车去上学,我也就轻松点了。”他说着,脸上略过一丝期待。
“你老婆身体不好?”
“嗯,好多年了,不过好歹现在自己能照顾自己了。她生完孩子,就一直卧床了,前些年真是太苦太累了,照顾孩子、照顾她。现在呀,好多喽好多喽。”
望着他那憨厚的、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全然看不出任何苦逼神色。
“好了,姑娘你试试。”
“可以了,能拉上了,谢谢啊!”
临走时,除了道谢,我只能在心中默默祈祷:愿他的生活越来越好!
3、
一次出差回来,上了一位的姐的车。刚上车,就味道了好浓的咖啡味道。我喜欢喝咖啡。闻到了这香浓的味道,不禁问:“大姐,你也喜欢喝咖啡啊。”
“嗯,算是喜欢吧。不过,我每天要喝7杯左右。”
“啊,喝这么多呀?这样对身体不好的。”
“没办法,做我们这行的,每天早出晚归的,得靠这个提神。我现在都把咖啡当白开水喝。”
“早上几点出门?”
“4点多起来,洗刷好就出门了。这车是2个人轮着跑的,一人一天,想多挣点钱,就得早出晚归。”
“哦,4点多是很早的。”
“我40多岁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开销大。女儿读高中,儿子大学快毕业了,今年初刚凑了首付给他买了套房子。”
“你们太不容易了,现在这房价这么高!”
“买房子是不容易,但是要没房,儿子以后谈对象会更不容易。”
“哦……”
“我家何止这点事。哎,我婆婆几年前就瘫了,我每隔2小时要回家翻翻身,中午还得给她弄点吃的。晚上我老公到家再给她翻翻身,不然容易生疮。我自己爸妈都是农村的,条件也不好,现在年纪大了,看病吃药都得花钱。我也想多挣点钱给他们用。”
“大姐,你太不容易了。”
“姑娘你还年轻,感受不到,这都是命啊,人呀硬不过命的时候,就得咬牙挺住向前走。挺过去就好了,你看我现在都已经习惯了。我老家是安徽的,我们那边有个地方电视节目—《第一时间》,都是讲跟咱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新闻。我空了就爱看这档节目,看后觉得我的生活还是很幸福的,起码家人都在身边、没有发生意外的,更没有赌博嫖娼、吸毒犯罪的。我呀,知足了。”……
也许太久没有人跟他们聊天了,遇到一个愿意听他们说话并且跟他们的生活没有交集的人,总能放下心中的戒备、吐露心声,这可能是一种情绪的宣泄吧。
生活苦吗、累吗?答案是肯定的。看着路上来来往往、匆匆忙忙的行人,光鲜亮丽的背后,包裹的是不为人知的心酸。如果你有机会跟他们交谈,就能体会他们各自的苦和累。但他们仍每天孜孜不倦的前行,就是因为心有执念。
人活着,都是负重前行,正如路遥所说:
既要脚踏实地于现实生活,又要不时跳出现实到理想的高台上张望一眼。在精神世界里建立起一套丰满的体系,引领我们不迷失不懈怠。待我们一觉醒来,跌落在现实中的时候,可以毫无怨言地勇敢地承担起生活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