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韩寒的名字的时候,我还从来没读过他的书。那是中学的语文课上,老师慷慨激昂地批评着以韩寒和郭敬明为代表的80后文学,说他们绝对不超过五年就会彻底消失在文坛。那时候我是听老师话的乖孩子,所以中学时代我一直把韩寒的书视为毒药。
可是一个五年又一个五年过去,韩寒不仅没有消失在大众视野之中,反而成了公民代表,出书编杂志拍电影样样不落。
第一次看韩寒的书高三毕业的暑假闲来无事读《像少年啦飞驰》,觉得他叛逆的精神和犀利的文笔跟之前读的那些语文课本里的文章都不太一样。上大学之后,韩寒的博客开始成为我阅读他文字的地方,在博客里他抨击实事质问政体,在文笔犀利之上更加添了公民意识和深度思考,有很多博文甚至因为话题太过敏感讨论太过尖锐而不得不被删除。
那时的韩寒已经不是当初靠着《杯水窥人》拿到“新概念”一等奖时候意气风发的少年,也不是毅然退学和老作家白桦骂战的叛逆代表,他的博客里充满着对于社会现状的反思和对于未来世界的思考,他愿意为最底层的劳苦大众发声,敢于质问政府那些没人敢问的现实问题,敢于挑战特权阶层的权威。这些对于一个刚刚进入大学、怀揣着公平正义理想的学生来说,最能够引起共鸣,最容易产生崇拜。
如果你只看韩寒的文章,你一定会认为他是一个充满激进思想的愤青。但是在生活中他却又是一个谦谦君子的人,在采访和演讲中,他讲话从来都是娓娓道来,你从他的表情和言语中看不到愤怒,看不到蛮横。或许这不符合很多愤青对于韩寒的期待,但这反而更加体现了以他为代表的的新一代青年的进步。他们知书达理,他们温良俭让,但同时他们关心人类,善于思考,他们不是四处咬人的疯狗,但也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
韩寒这样的为人和他的文字一起,影响了包括我在内很多他的粉丝。
2011年的冬天,韩寒在他的博客上连续发表了《谈革命》、《说民主》、《要自由》三篇博文,后来被称为“韩三篇”。虽然这三篇文章毅然跟之前的博文一样,在青年之中引起了广大共鸣,但也受到了前所未有批评,或许是因为这三篇文章本来的命题就太大,或许是因为韩寒还没准备好,但脱离了现实题材而谈宏大命题的时候,韩寒仿佛没有那么的如鱼得水。韩寒自己也说,如果以后有机会,他还要“再谈革命,再说民主,再要自由”。
我一直觉得,是从这三篇文章之后,韩寒开始逐渐退出博客。后来又有了方舟子质疑他文章抄袭的事情,他的精力被牵扯,大概也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方向。
如今的韩寒已经化身成为一名导演,他的第二部电影《乘风破浪》非常成功。有时候我会为自己曾经的偶像如今的导演韩寒感到高兴,也有时候我会因为再也看不到当初的那个公民韩寒而感到失落。偶尔我还会点开他的博客,期待他会有新的博文更新,但可能当初那个嬉笑怒骂、针砭时弊的韩寒再也不会回来了。
我能够理解在严格的文化审查下写杂文的不易,就像韩寒潜心筹划很久的《独唱团》在出完第一期之后就被喊停一样,他也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所以我依然感谢那时的韩寒,在我建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给了我精神上的指引,让我在他的文字里学会看清楚自己的生活和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即使那以前他是一个叛逆的少年,即使那以后他是一个艺人和导演,但至少在那时,他是我们所爱的那个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