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脾气时情绪在爆炸
有个要好的朋友跟我说,她家四岁的儿子,脾气太急,一遇到不顺心的事儿,就大发脾气。最近更夸张,居然开始打人了。当然,对于四岁孩子来说,打人的后果还不够严重,不过是挥舞个物件追人欲打而已,但是这个征兆已经让当妈的心生担忧了—话说三岁看老,打人可不是什么好事,现在他是没能力对别人造成伤害,要是长大有力气了再打人,还了得?
脾气急这件事儿,按说是天生的。有的人是温吞性子,有的人是急性子,这些本来是没什么好坏之分。比如,温吞性子的人,有心事不会马上表达出来,表面上对人没有攻击性,但是容易把脾气藏在心里,长期来说对自己的身心健康不利。而脾气急的人则喜欢即时把脾气表现出来—不管是正确或不正确的方式,但是发作之后,情绪会很快就消解掉了,但对别人,则有可能造成伤害。
如果你孩子的天性是急脾气,不用着急,这不过是先天性的特征。但是如果家长不懂得正确引导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孩子凭天性行事,发脾气时大叫,甚至攻击他人,就不好了。所以家长一定要找到正确的方法及时纠偏,否则时间一长,一旦行为养成习惯,再纠正就不太容易了。
今天我们就来讲方法论。当你的孩子发脾气打人时,可采用如下引导方式:
1.家长首先做要做的是--表情严肃的及时制止和叫停孩子的行为。这里我提到表情严肃这个细节,其实是十分重要。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打人,没什么大不了的,所以,即使制止孩子的行为,表情总是笑嘻嘻的,别小看这个表情,如果是笑嘻嘻看待孩子打人这件事儿,对孩子来说,就说明这是家长对他行为的默默鼓励,不会让孩子有迫切改变的意愿。这样,就算后面说得再有道理,也是于事无补的。所以,必须表现出这个事情你特别重视,对你特别重要,甚至拿出点威严仪态出来;
2.制止孩子错误行为后,必须处理孩子的情绪。当孩子因为生气激动而打人时,内心已不啻于爆发了一场核爆炸,这对于他内心的情绪搅动是非常大的。如果说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情绪空调的话,孩子这时情绪空调的温度已经非常之高。这个时候一定要先让这情绪空调的温度降下来。只有情绪平复了,后面的教导才是有效的。
3.平复孩子的情绪,一定要理解和接纳孩子,做到充分的共情。比如,我先前朋友说的情境。孩子要拿柜子顶上的糖,于是拿了小凳子要站上去取。结果外公担心不安全,就制止了他的行为。结果他大怒,搬了小凳子就试图砸外公。这个时候,如果妈妈严肃的制止了孩子,和孩子沟通时,应该对孩子表达理解。“妈妈看到你刚才很想吃糖,被外公阻止后,很生气,是吗?妈妈很理解你想马上吃到糖,所以很着急,这个时候你只想很快取到糖,不希望别人阻止你,是吗?”一旦孩子肯定,就可以顺着这个情境往下走。“所以如果外公不阻止你就好了。你用两只小凳子,站着爬,然后会从上面摔下来,你一点也不怕疼,对不对?”到这时,孩子的情绪的温度应该会慢慢降下来了。
4.和孩子沟通正确的表达情绪的办法。一旦孩子的情绪应激状态消失了,看起来他已经能够听道理了,就可以开始讨论表达情绪的正确办法了。“所以,如果妈妈说生气的时候不可以打人,那么以后生气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最后的引导方向,一定是把情绪“说”出来。这里,我特别强调和孩子沟通正确表达情绪的办法,而不是直接告之孩子表达情绪的正确办法,是因为,孩子自己的体会,一定比大人告之他的结论来得深刻。
我有一次做出租车时,遇到一位很睿智的父亲。这位父亲的女儿十分优秀,已经考取了日本的早稻田大学。而且据这位父亲所说,这个女孩的自信心和自理能力都很好,而且十分努力上进。我向他请教教育心得,他答:“她小时候,我什么事都让她自己做,自己摸索。哪怕桌上放一杯热水,眼看她要碰上了,我都不说什么,因为烫一次她就长记性了。”没错,通过自己摸索,得到的经验,才能真正“长”在自己的脑子里。
5.鼓励孩子自己想到方法的这个行为。一旦通过引导,孩子认识到了情绪应该说出来,一定要对孩子的这个行为表示赞许。“嗯,这真是一个表达情绪的好办法呀!你怎么这么厉害,这都被你想到了!”并适当放大,“你看,我觉得很多时候,你是可以自己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这个鼓励,对孩子特别重要。因为如果这样的思考习惯形成,他将来在遇到问题时,就可以自主思考,而不是总依赖你来帮他想办法。
6.要不断重复强化“把情绪说出来”这个行为。千万不要以为,孩子打人这个行为,通过一次深刻的聊天,就可以得到彻底的改变。因为说到和做到之间,还隔着很长的距离。
成人也是如此。有些人知道自己应该减肥,就是看到食物走不动路,有些人总想每天早早起床锻炼身体,可是每天总有理由晚起。所以,即使孩子知道打人是不好的,情绪发作时,一下子不可能想到那么多之前想好的道理,会习惯性的顺应天性。
这个时候,妈妈也不要太过失望,而是要不断的重复这个过程,不断的提醒。一次不行,两次,两次不行,三次。当然,在这里,我建议家长们更多使用鼓励的作用,而尽可能少用惩罚—其实你总可以找到鼓励的理由,只要你用眼睛去发现。比如下次孩子又和外公发脾气,直接用手打,而不是用凳子,那么也可以鼓励:“我发现你这次和上次不同,上次你用凳子打外公,但这次你用手,我知道你心里其实不是真正想打外公的,对吗?”
鼓励比惩罚作用大,这是有科学依据的。因为鼓励孩子时,孩子的内心是愉悦的,愉悦状态时,人的记忆力会更好。而如果惩罚孩子时,孩子的情绪低落,人是有忘记不开心事情,记得开心事情的天性,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总体来说,孩子发脾气时爱打人的问题,值得家长重视。但是,这也并非洪水猛兽,值得让家长为孩子的未来担忧,担心孩子的进攻性太强,影响到未来的为人处世,只要方法得当,引导得当,孩子的行为还是可以很快得到修正的。所以,小贝一直认为,遇到问题,见招拆招,才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终极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