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城市活了这么多年了,朋友却不太多。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同学,大部分都不再联系了。我却有我自己的理由。因为我还没成功。咪蒙新书《我喜欢这个“功利”的世界》里边有一个故事。一个特别有人脉的人从强势媒体离职后的不如意,和一个学生时代默默无闻后来成长为一个技术牛人的人的意气风发,两种人生的对比。我一直都觉得,同学什么的只不过是我生命的过客,他们带给我不同的观点和思路,但能携手陪伴走过一生的却寥寥无几。曾经我利用课余休息的时间给同学讲题,并回送她送给我的生日礼物,只是想她成为我一生的朋友,可惜毕了业我们就分道扬镳了。但我需要去后悔自己的付出,谩骂她利用我吗?不会,那只不过是一段青葱岁月。但如果有一天她回来找我,我也不会再对她报以希冀。因为我就是这么的小心眼。
曾经有人跟我说,你攒那么多钱干什么?即使有钱,不认识人,北京医院你也进不去。看过太多认识人但自己没有本事或者认识人但人调离事办不了,和不认识人但一说有事大街上随便聊天的人把事情给办了。我只管努力自己的就好,有没有人能不能办事都不是我要操心的。如果家人有病因为没人去不了好医院,那也是他们的命。而我,只管努力进入更高的阶层,像磁铁一样吸引更多优秀的人。而跟我说这话的人,现在还在社会底层混着,虽然他见过高层,但也没见得他成为高层。
我一项的态度是尽量结交更多的人,但不必为了结交而结交。君子之交淡如水,偶尔聊聊各自的思想和生活,也没必要每天跨越千山万水花很多钱去吃饭、K歌。朋友的意义在于思想的碰撞,并非吃饭K歌。而且高频率无变化地接触,只是在排解自己的寂寞罢了。有那些时间不如自己一个人看看书、学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等到自己有实力了,更高层次的人才能把你当人脉、当朋友。
另外一点,咪蒙说“至于奉献,亚当斯密在《道德情操论》里就说,利他是为了更好地利己,奉献源于自私。付出就是为了回报,这种回报可能是现实的利益,也可能是自我满足感、社会认可、基因的延续”。很多家庭主妇总是跟丈夫孩子抱怨,我为家付出了那么多,你却还这么对我。拜托,没人逼你这么做的,你现在怪我,对我也很不公平啊。这话听起来特别没良心,但却特别的对。从小,我妈说“为了你我不……”,我就说“你去啊,我不需要”。别人跟我说“你父母省吃俭用还不为了你”,我就怼他“他们该花花啊,我自己有钱啊”。就连当时我忍着连吃一根冰棍都舍不得,却把几万块钱无凭无据地给前男友交学费。看着他穷还讲究,我是挺生气的。但我也没有说“我为你做了这么多,你要怎么怎么样……”。分手的时候大大咧咧,也没管他钱还没还我。
我觉得这是我爸爸教育的好。小时候爸爸叫我做饭,我说我也不吃我就不做了。爸爸说,你不吃,你也得给大家做。因为练就了无我,为别人付出的沉没成本就特别不在乎,也就特别收放自如。不论自己付出了多少,自己都能转身就走。何况世上没有什么付出是没有回报的。那段感情,我经历了,也爱过了。
这个世界是功利的,太好了,只要努力有所成就就可以得到想得到的。没有比这更明晰的规则了。无论是别人的所图,还是我的无私,都不过是一种利益交换。只要我保持自己利于不败之地,或者说无可替代,那么,这个世界任我“横行霸道”。
作者简介:信手弧来,85后,常被误认为90后。说着火星文,敲着计算器。央企会计一枚。梦想就是上班8小时算钱,下班8小时赚钱,成为一名优秀的斜杠青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