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酷暑难当,这时,人们总会打开空调或电风扇,享受一个凉爽的夏季。然而,在古代,人们还没有这种高科技,他们又是怎样驱走炎热的呢?答案就是扇子。
中国是制扇的大国。中国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民族文化的一个特色。在很久以前,中国的能工巧匠就将扇子在他们手下变成了一个个精美的工艺品,传承千年。
最早的扇子出现在商代。西晋崔豹的《古今注》记载,最早的扇子是用五光十色的雄雉尾羽做成的,故称之为“翟扇” 不过扇子起初的功能并不是用来纳凉的,而是统治阶级为彰显自己的地位与特权的仪仗扇。
三国时鼎鼎有名的蜀相诸葛孔明,手中挥着一把鹅毛扇,神态潇洒的运筹于帷幄之中,足以显现他的足智多谋。这鹅毛扇也是羽扇的一种。
在唐朝的时候,唐朝与日本,朝鲜一些小国家比较好,他们的扇子传到了中国又有一种扇子叫做折扇,这种扇子开始只得到一些贵族,文人墨客的喜爱。这种扇子打开了有30~40厘米长,而折扇上的只有2~3厘米宽,大多数都是用竹,木,象牙做成的,并且它耐用,出门带着十分的方便,在今天我们也用这种扇子。
在唐伯虎点秋香中的唐伯虎,经常在折扇上题诗写画,因此现在有许多的收藏家在收藏这种扇子。
有不少地画家在举办有关扇子的展览,扇子表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结晶。同时也表现了人民的劳动成果。
扇子在我国历史悠久,主要品种有羽毛扇、纨扇、蒲葵扇、竹篾扇、芭蕉扇等。折扇较晚,是15世纪由朝鲜传入我国的。扇子最原始的功能是逐暑取凉,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中已明确提出“以扇逐暑”的话,刘安等的《淮南子》中亦有“炎火凿池,披裘而扇,不能救也”的论述。当然,它的功能和兼职是不断在增加着的。在官场,它成了权力的象征;在文人手中,它是贴身的装饰物;在戏剧舞台上,它是一种多彩的道具,甚至被赋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神秘作用,像摇鹅毛扇的诸葛亮就是人们熟悉的代表;在老百姓那里,它身价不高,不过很实用。用它扇风助火,用它当座垫,用它驱赶苍蝇、蚊子等,生活中的许多地方它都被派上用场。
在夏天时,酷热难熬,扇子等乘凉工具是要用的。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乘凉问题,也千万不可忽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