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自觉不是在看书这件事上最勤奋的那一撮人,至今没有把它当成“手段”,多半还是业余爱好。我的阅读杂七杂八,正因如此才万分喜欢。它是我充实内心世界的重要途径。我也不属于看书最多最快的那一撮人,不愿意让自己成为“每天读书一本”的人。
不过,阅读量的确高于普遍忙碌的上班族朋友们,最密集的时候,一个季度可以读百本,通常一年读大几十本。
最近我开始在公号写每周一书的记录,于是又发起了一个21周每周一书的小圈子,想号召大家一起,分享每周有书读的安稳幸福。
我父母是爱书人,小时候和很多文学作品一起长大。可能占了时间累积、阅读量大的便宜,阅读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除此以外我觉得,读书多还是有一些方法可循:今天这篇就是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是如何做到,每周读至少一本书的。
1 阅读的目的和意义
当你开始阅读之前,不妨也明确一下:我们为什么阅读?于我而言,阅读是扩展生命广度的重要路径。我们通过阅读,看到更多的世界。
当然你可以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也很爱旅行,但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旅行毕竟需要大段的时间和一定的金钱支撑,而阅读,是在茶余饭后、在咖啡馆里、在地铁上、在枕边,5分钟也好,两小时也罢,都可以轻松拾起一做的事情。
当然你还可以说,当今是高速信息获取的时代,在互联网上可以更快速更“精准”地获取信息。可是我认为,碎片化的信息,永远不能等同于知识。累积思考的时间,在接收信息的同时加工、消化,并自主地将其结构化之后的,才能被称之为知识。
在信息爆炸的当今,有人为垃圾信息占据过多脑容量而痛感迷惘,而有人能良好利用互联网这个信息获取渠道之一,来强化自身知识体系——后者多于前者的能力,正是我们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思考可以习得的。
读书并不只是为了严肃学习,投入自己的兴趣爱好于阅读中也是极好的。我读过很多关于手工、设计和旅行的书,它们让我在生活里,更能静下心来享受我的兴趣爱好,获得更高质量的愉悦感。毕竟我们一生做的很多努力,不过是为了get更多幸福感不是么:)
想清楚自己阅读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之后,自然也便能带着更积极愉快的心态去读书,效率也便更高、吸收也便更好了。
上图是今天早上的阅读时光 看出来这是哪了吗:P
2 用好碎片时间
只有一颗想读书的心,没有时间投入是不可能的。我最经常听到的抱怨是:“现在工作生活好忙碌,真的没有时间读那么多书的!” 这里分享一些我的时间安排:
每天早晨起床到出门前的这段时间听英文播客 因为工作中已用不到英文,听也听不到的话,唯恐语言能力退步更快。
通勤的路上阅读 因为之前的住处较远,曾有一小段时间开车上下班。后来就放弃了,发现北京的路况令人每天开车三小时身心疲惫,更严重的是浪费时间。路上打车的话可以补觉或者做ppt,路上坐地铁的话,可以看kindle,三四天就可以读完一本书。
吃饭的时候读书 但这一点我可不推荐。吃饭时爱读书看报是我从小养成的坏习惯,这对胃不好,并不推荐。
晚上下班后、回家/去玩耍前,拿出半小时到一小时读书
在包里装本书/kindle,在排队等人等时间缝隙掏出来阅读
每周末拿出半天的时间啃纸质书
3 除了用好碎片时间,给不同阅读场景匹配不同阅读内容类型也很重要。
比如排队/等人的场景,适合阅读人文社科、小说、兴趣爱好类书籍,或者短篇案例、非长篇论述类的书。
周末找一个“理想的下午”,收拾好家中书桌,或者找一个阳光明媚的咖啡馆,踏踏实实阅读,适合“啃书”——读一本相对晦涩的、需要边读边思考的书,并整理读书笔记。
下班后回家前的时间,适合阅读和工作/专业相关的书,因为大脑还没有完全从工作模式中抽离出来,这时阅读可以事半功倍。
4 用不同的阅读工具,匹配不同阅读类型。
我最喜欢的还是纸质书,每次买本新书都要摸不急待翻开把脸埋进去,深深吸上三大口油墨味。纸质书可以承载时间和记忆,并且你有没有发现,电子书阅读器里的书,很少会被我们拿起重读,而一本放在床头书架上的纸质书,哪怕是十年后忆起,翻出重读最爱的一章,可以收获满满的幸福。
所以我通常这样安排:
kindle:用来阅读畅销书(为了了解潮流趋势而去翻阅、但深知自己不会收藏的)和专业工具书;
手机端某东阅读器:用来阅读需要摘抄比例大的书籍(因为它的划线、复制功能好用);
纸质书:如果一本书的作者和做书人令我尊敬,我是一定会买纸质版的。(当然,六个大号纸箱的纸书,也带来了每一次搬家的痛不欲生)
5 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哪怕只是从书摘开始;哪怕读完了只能写出少于140字的读后感。
读文学作品,可以记录下作者打动你的妙句;
读名人传记,可以记录下ta的人生经历给你的核心启示;
读工具书,可以整理其中对你专业/工作可借鉴的思路/方法;
……
可以记在你的笔记本上、手机备忘录里、或者印象笔记里专门设一个笔记分类[读书笔记]——给自己一点仪式感,你会发现这件事变得更容易坚持。
6 加入一个“组织” 互相监督
最后,找一些爱书人,一起交流、探讨,督促打卡,可以帮助你在习惯养成的初期,少一些痛苦,多一些同道中人。
每周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