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计划最终能够成功的前提是,目标现实可行。
那么,如何判断我们制定的目标是否现实可行呢?笑来老师给出了他习惯的两个参考标准:
1. 已经有人做到了。
2. 我与那个人没太大差距。
这个参考很有效。因为,当我们自己没有做过一件事儿时,不妨看一看身边的人,从而做个初步评估。如果他刚好做过,并且通过判断我觉得自己与其差距不大,那么原则上我也可以完成。接下来,就可以放手去做了。不然,我们就需要调整一下计划,比如,比我英语好很多的朋友读这本书都很吃力,那我是不是应该先看一本更适合我能力的书,循序渐进地来突破自己呢?
但很多时候,如果不开始行动,根本就无法判断目标是不是确实可行或不可行。那么,我们就不要害怕别人评价我们“半途而废”,而去坚持哪些已经知道并不正确的计划。
往往只有开始行动之后,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在行动过程中,如果发现既定目标确实是不现实、不可行的,那么“半途而废”不仅不意味着失败,反而意味着决策者的无比理智。
能够适时地结束错误,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坚持错误只能越来越错。
下面来说说长期计划——它需要通过不断实践来习得。
其实期限越短,内容越清晰,目标越容易实现。所以我们可以先从制定短期计划开始,循序渐进。比如,先计划这一天我需要做什么,哪个先做,哪个后做,安排妥帖后就依照计划执行。当我们按时完成计划时,成就感会让我们很开心。
然后,我们可以试着制定一周的计划,比如学习计划,这个相对容易掌控,你只需和懒惰作斗争。依此类推。当我们慢慢地养成层了了理性计划、认真践行的习惯后,就可以做相对长期的计划了。
但生活本身充满了意外,而且总是意外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我们无时无刻不在被不可预期的事情影响着。
所以根据随时出现的意外情况,适当的调整和修正我们的计划,才能保证其顺利被执行。不可预期的事情永远都存在,我们要有心理准备,不要被它过度扰乱心绪。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熊来了就喂蜂蜜啦。这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应变能力。
因为,事情永远不可能按照你预想的样子按部就班地来,要真是那样,也会丧失大部分的生活乐趣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