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29日 星期四 晴
读经汇报:
《易经》第9-10卦、《诗经》第85-95首、《诗词启蒙》第51-60首、《成语接龙》901-1000
亲子读经:
今天早课的时候我在处理一些事情,没有准备早餐,到早读的时候就得去弄早餐,没有跟读。延宝自己在书房跟读的,声音不太大。能这样每天坚持就好。
宝贝成长:
今天中午煎了两块牛排当配饭的菜,延宝表示不吃。我很困惑地问他,你原来不是很喜欢吃牛排吗,为什么现在不吃了?他说吃了会积食,不敢吃。我又问,你现在不吃小肥羊,也是怕积食?他说是。我再问,上次至俊妈妈带你们去吃肯德基,你只喝了饮料,没吃主食,也是不敢吃?他点点头。呃,我这才意识到,我平时有意无意的碎碎念已经对他造成了这样的影响,让他对一些食物产生了恐惧的心理。我的本意是让他有所节制,不要碰到喜欢吃的就吃个没完。去年和前年有好几次都是因为吃到积食,生病发烧好几天,他难受我也难受,就跟他念叨了一阵子,结果种下种子了。今天我赶紧纠正:这些东西不是一点都不能吃,而是要有节制地吃,一个月吃个一两次是没问题的,不要天天吃就好。不知道这个观念能不能慢慢地替换掉原来的观念。
今天再次见识了大人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在孩子面前说话做事真的是要慎之又慎,谨言慎行。
心得感悟:
这几天在看诗词大会第三季,几点感想:
1.人越长大想得越多,不像孩子那么单纯了
昨天有一题是这样的:李白“朝辞白帝彩云间”这句诗,辞的是哪里?选项A是白帝城,B我忘了,C是佳人。看似很简单的一道题,场上的选手答错了,百人团中只有少儿团全部答对,其他三个团都有答错的。主持人问青年团中的一位为什么答错,他说了一大堆联想,最后选了C,点评老师总结说:“他知道得太多了。”我在听他头头是道地分析的时候也有一句话冒出来:“想太多了。”
想太多,是很多人都会有的状态,尤其是经历了各种考试磨练的青年学子们,掉惯了各种坑,以至于不敢相信这么平坦的道路下面没有坑了,于是拼命挖,结果真的挖出个坑来,让自己掉进去了。而那些12岁以下的少儿团,基本都是小学生,最多初一,还没经历这些“磨难”,仍然保持着天然的纯真,看到这样的题目,直接选A就对了。
由此,我想到了老子的思想之一,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面前,复归于婴儿,常葆赤子之心,多么难得,多么珍贵。
2.诗词、文学,不只是文科生的事
昨天主持人现场采访了一位天文学专业的博士,他学的是纯理科,但从小就对文学着迷。小时候家里的贫穷并没有阻挡他学习的热情,每年寒暑假都背着满满的从图书馆借的书回家,一边放牛一边看书。前天上场答题的一位选手,读的是八年制的医学专业,同样是纯理科,但也同样没有减少他对诗词的热爱。
我一下子想到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伟长先生。
1931年,18岁的钱伟长考清华,语文与历史均得满分。语文考题是《梦游清华园记》,他凭着大胆想象,洋洋洒洒写了一篇450字的赋,命题老师想改,一个字也动不了。
然而,钱伟长的数学、物理、化学和英文四门课,总共只考了25分。其中,物理5分,英文0分。但清华大学历史系,破格录取了这位极端偏科生。
更不可思议的是,在校学习不久,钱伟长听到“九.一八”事变,毅然弃文从理。为转专业,他天天跑吴有训办公室;在物理系苦读四年,变成全班物理学得最好的学生之一。
可见,诗词、文学、经典,是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打上的文化烙印。有了这样的文化底蕴,未来无论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圣贤的智慧和能量都会源源不断地为我们提供前进的动力。
3.如果他们从小开始系统读经……
这一届的百人团里,少儿团占了四分之一的席位。他们都是12岁以下的孩子,却已经饱读诗书,储备了不知多少首诗词在脑海里。昨天由主持人临时发起的在百人团中的诗词接龙游戏,少儿团始终由一个孩子霸麦,反应非常快,每接一句都是张口就来,好像不需要经过大脑思考一样,太厉害了。在另外三个团里,也有不少青年学生和年轻人,是从小在父母的引导或要求下学习诗词,到现在年纪不大却已经有比较深的研究或造诣了。
看到他们,我感慨的是,这些用心的父母,这些好学的孩子,如果他们都能早点接触育心经典,了解育心的理念,把他们学习诗词的时间用来系统地学习我们的国学经典,那他们现在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呢?站在台上的,就不只是诗词高手,而是有着深厚文化功底和强劲爆发力的未来栋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