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手的秘密武器——关联。
关联就是把远处不起眼的A,关联到近处需解决的B,然后爆发出惊人的力量。
孤立的知识就像沙粒,只有关联才能将其聚沙成塔,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最终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
关联是种底层能力,它不仅体现在高层,也体现在低处,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比如:瓦特关联了壶盖,牛顿关联了苹果,爱因斯坦关联了钟,凯库勒关联了蛇,张继刚关联了佛像,把薄膜关联成五环图案。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所以你不妨也把这句话当作口头禅,时常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
如何获取关联能力
首先,手中有锤子。如果你对某件事情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投入,没有极致的专注和思考,恐怕任何事物对你没有意义。
其次,输入足够多。不管是阅读获取,还是现实经历,知识和阅历越丰富,成功关联的概率就越大。所以,多走走、多看看,多阅读、多反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再次,保持好奇心。越不起眼的小事越有可能通过关联产生至深的启发。成长这件事不仅仅是提高认知,更是一种自我修炼。
最后,常说一句话。总有一些话让人听过一次就难以忘记,比如李笑来的这句话我就一直记在脑中:“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很多高手都是这样学习的。
收获一个感悟、了解一个观点或是学到一个知识,只要触动了自己,就要想办法让它效率最大化,而效率最大化的办法就是主动关联到别处,并让自己的行动发生改变。
我们常说的读写不分家,其实也是关联。因为单纯阅读时,人容易满足于获取新知识,而一旦开始写作,就必须逼迫自己把所学的知识关联起来,所以写作就是一条深度学习的自然路径。
从现在开始,重新认识关联,把这句话“这个道理还能用在什么地方?”当做口头禅,主动运用、传递关联,让自己也变得与众不同。
素材1:混沌大学创办人李善友看书的时候,每看到一个有用的知识,都会停下来寻找联系,看看有什么其他的现象能够被这个理论解释。不找出5个现象他是不会罢休的。
素材2:《这样读书就够了》一书中,赵周提出了读书的三个步骤: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信息,即找到触动自己的信息点;
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即关联生活中的其他知识;
我的应用,即转化为行动,让自己切实改变。
素材3:一次,考文带着一大摞新书在机场等飞机起飞,他一边翻书一边跟记者聊天,2小时过去了,飞机快起飞了,考文也翻得差不多了。他留下一两本,把剩下的书都丢给了记者,说:“你要感兴趣你就拿走,你要不感兴趣就直接扔了吧。”
经济学家考文却觉得他这样做很划算。因为只有真正和自己有关的内容才对自己有用,在这个注意力非常匮乏的时代,没有必要把所有的书或是书中所有的内容都读完。
据说考文读的10本书中往往只有1本是从头到尾读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