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2年正式工作后几乎不写文字,任何形式的。整个读研期间一直在写追忆往事的事情,不利于进阶,所以也慢慢写些当下,断断续续的加上以前高中大学记得日记,约莫也有几十万字的产出,这算是相当少的。写当下的时候,通常我都结合我读的书,开始写一些感想,可能是急于求成的缘故,写出来没啥深度,除了自己看看,并没有多大意思。这个时候,我就觉得我看的书实在是太少了。
说到读书,有些人挚爱,有些人几年都不看一本书,我虽说算不了挚爱,但也是爱看书的。大概平均一个月两三本,我不是那种一有时间就翻书的人,大多数时候我也是趁着空闲,挑几本书放在书桌旁,慢慢的看下去。我不读史,这点事不明智的,当然通俗史除外,但是家中却有不少好书,最喜欢的还是《剑桥中国史》一套,虽说只翻了两三页,可我还是把最好的书签留给了它。我这里说的史,是在国家层面的,文学史还是读的,比如根据郑振铎《文学大纲》写出来的《文学回忆录》,读完受益匪浅,最起码又知道了好多不曾涉猎的新书。
我也不读诗,却也买了几本,有那种出版社拼命出版的畅销的,如仓央嘉措的《我是凡尘最美的莲花》白金升级版,也有那种稍微小众的较有名的,如波德莱尔的《恶之花》。这两本我都只是翻过,通常在手上不超过三两分钟,所以我不灵秀。不过唐诗宋词却也了解一些,背过好多,有些至今还能全文背诵,这些归初等教育语文这门课的功劳。
既不明智,又不灵秀,那我有什么呢?暂且先不想这个问题。
这些年,又陆陆续续地读了一些书,各种各样的,理论、小说、杂文等都有,读完《文学回忆录》之后,我大概明白了我所需要经历的一个过程,只有经历过这个过程,我才能轻松下笔,写自己所想写的内容。然而写还是要建立在多读的基础上,所以未来一段时间,还是多读,偶尔写,恐怕又是几年时间过去。
那么有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了要读书?为什么不把买书的钱用来吃喝玩乐?抛开精神层面不说,可以替代读书的精神需求有好多种。说到底,这也是个人所求不一样吧。读史明智,读诗灵秀,数学周密,科学深刻,伦理庄重,逻辑修辞善辩,所学所想,皆成性格。大概就是这么一回事,对我而言,读书,就是为了更好的生活。
除了读书,还有什么更好的生活呢?如果要思考这个问题,那么就要想到平时所说的在日常生活。戈夫曼联想到了舞台的前后台来用于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简单点就个人来说,独处的时候基本上可以算是身在舞台的后台(另一种对自我的呈现暂且不提),而前台则是一种简单的二元对立关系,我们通常跟着外人进行社会活动的接触,在接触的过程中,所有的谈话、行为等便有了存在的意义。撇开读书不谈,个人为了达到为了更好地展示自己,需要在后台对自己进行自我认识和改造,笼统地说就是丰富内在和外在,比如健身、学习知识等。
谈起健身,我这个微胖界人士没啥资格,自己基本上不怎么健身,最多则是走走路。虽然当看完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之后,很想去跑一下,结果往往在最艰难的那一步停下了,哦,就是第一步,穿上跑鞋,走出家门,我既没有穿上跑鞋,也没走出家门,最多的时间通常是耗费在电脑面前,不是上网刷微博就是玩着无聊的游戏,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带着疲惫,滚上了床,按道理来说,这不是优秀青年该有的状态,可惜现在就是做不到早睡早起,精神饱满地开始新的一天,我一直梦想着能在10点左右睡觉,在早上6点起来,起来读1小时书,泡杯热咖啡或者牛奶,看着文字,然后骑车去单位上班,喝着茶处理着事情,而不是我7、8年前想的那样看看报纸什么的。
在这种常态化的生活节奏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完善自己丰富自己,可这一切都被晚睡给打败了。通常早上急冲冲地起床,有时候甚至都不能好好地吃早餐,走到单位,来杯茶打开电脑刷微博。所以说,现在的社会剥夺了人太多的乐趣,手机电脑这些电子产品奴役了大部分人的时间,可惜太多的人注意不到这种情况,虽说社会舆论对此已经有了批判,但是本人如果不意识到这些,恐怕美好将变得越少,生活不再那没有乐趣。
可能有点儿跑题,本打算这算说说健身,可我自己在这方面毫无建树,又不具备说这方面的好处,自然跟村上君无法比较,就个人而言,这始终是生活习惯方面的问题,也是一种选择,现在处于什么状态都是自己的选择,怪不得别人,为什么别人能跑半马,跑全马,自己却连5km都做不到,别人为啥身材那么苗条,自己却一副慵懒的样子,终究是怪不得别人,这些都需要去实践、付出的。所以说想不如行动,勇敢地穿起跑鞋,轻装上身,慢慢地,热热身,从3km开始、或者2km,一天天,这种变化就会悄悄地到来。随之所得到的东西,可想而知,到时候躺在操场上,望着天空,流着汗,喘着气,所有美好都会扑面而来。下个阶段,我就会朝着这个方向进行努力。
说完健身说写字,写字分好几种,有的叫练字,有的叫抄写,由于实在搞不定毛笔,所以毛笔字就放弃了,钢笔呢,倒还好,对着字帖练字始终觉得太枯燥,所以现在字也写的不行,这些年,习惯了电脑打字,于是乎,笔都越发越用不来了。所以某一年某一天偶一时间段,就想回归传统,想用钢笔写字,这让我又想到了小学三年级刚用钢笔那会,就给远在常熟出差的老妈写信,我妈居然也没保存下来,再后来就是初高中,用钢笔写作业,写信、甚至情书。我倒是没写过什么情书,顶多贺卡,情书代笔好像干过一次,记忆模糊不清,那就算了。年纪大了的时候,买了经贴,开始抄经,说是抄,其实是临摹,我临摹的时候充满了烦躁,特不想做这事,但还是耐着性子写完了,抄的经书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最初知道这经是唐僧徒弟悟空降服了福陵山猪刚鬣,遇到了乌巢禅师传给三藏保身用的,话说这乌巢禅师,通古今,知前后,到底是何方神圣,至今也未搞明白。虽说佛教传到中国这么多年来,除了平时去寺庙里拜拜菩萨,却没有个系统的了解,除了在一些小说、电视剧、电影中断断续续的一知半解,却不能说出个所以然来,还是不提罢了,有点儿跑题。
至于其他有兴趣的事,对,我好像还喜欢画画,不过说实话,画的很一般,相当初级的入门,并没有好好去学,这世界太浮躁,导致自己也跟着浮躁,总摆脱不了控制,不能安然地控制自己,照葫芦画瓢我还是能画八分像的,可是这无动于衷,并不能说明什么。总而言之,我的兴趣点太广泛,这好像也是大多数人的通病,广泛到没有特长,做任何事都做不到极致,只能三天这打打鱼,两天那晒晒网,到了四十岁,估计还是平平淡淡的度过,科研也没能出彩,画画还只是在兴趣中,写字可能还写写,至于写作那肯定得抛到后脑勺去了,读书可能不会间断,大抵是这读一本,那读一本,读完忘,除了几个人名,事情差不多忘光,估计也没学到什么。继续上着网,颓废地刷网页,网购,淘宝微博微信可能已经被替代,四十岁该以什么样的心态迎来呢?那会我肯定是个瘦子,恩,这一点,我是下了决心的。即使没有系统地健身,但肯定在吃上有所顾忌,暴饮暴食就此拜拜。
那么,该怎么样以一种姿态来迎接四十岁的到来呢?这十年,生命里的黄金时代,除了生计,又该怎样来对待和迎接呢???
读个博士学位?在科研上有所成就,能在理论和实践中有点小突破?还是可以画出满意的作品来,或者,第一篇长篇小说诞生?又或者,说一口很溜的英语或德语,不看字幕看美剧和电影,更好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其实,我一直有上述的想法,只是在每天的平淡的生活中消逝了,没能好好地为这些成绩做出努力,哪怕从现在开始都不迟,为啥不好好地锻炼身体,规律地生活,早上6点多起来,呢,其实我也渐渐开始了,不下雨就骑车,已经骑车两个多月了,完全没问题,但是,锻炼还不够,跳操跳的很好,身体还不那么强壮,这些都是要改进的地方。论文写的太少,不写就没有机会拿项目,不拿项目,难以出成绩,包括科研,都是很系统地学问,如果能写,如果把英语学好,以后读博也是很轻松的事,韬光养晦,过几年,读个博士学位。更好地完善自己,就是更好地生活,不能老以身体为借口。
那只是心中的恶魔。
消灭它!
懒惰真是人类的天敌。
什么事都不干,却刷着手机,躺着不想出门,却刷着手机,不读书,不健身,不学习,却刷着手机。现代人真心被手机给奴役了。
这几天,匆匆忙忙地上完了MOOC上的在线课件,武汉大学李建中教授的《中国文化概论》,从小到大,我都没有太系统地了解这方面的知识,这次,我把课件设置两倍速度,断断续续地了解了中国文化,从儒家到佛、道、法,诸子百家,说实话,并没有被传统的中国文化所吸引,但是,在那个时代,他们却很伟大,几千年来,影响着后代,首创和原创,真是太伟大。
最近,忙里空闲的时候,我就开始学习,除了打算班余时间学习各种知识,JAVA编程啊,学术期刊研究啊,可视化软件啊,各种各样的,闲着就学,反正刷微博刷淘宝也是浪费时间浪费钱,没那么多信息要看,没那么多东西要买。然后下班期间,就锻炼锻炼身体,做做饭菜,打扫打扫卫生,拖拖地什么的。自由自在,睡前读读小说,畅销书之类的。让手机滚远点吧。
烦心事太多,还得按部就班,归根结底是自身不够努力所造成的。此刻窗外正在下着小雨,一场秋雨直接将温度带到了零下,冬天到底来了。有时羡慕那些冬眠动物,一到冬天就将自己包裹起来,好好地睡一个漫长的觉,等待着温暖的春天的到来。
其实,更多的时候,我在思考的时候,觉得到底什么才是最适合我的,能做出一番成果来的,我想了很多答案,真正在内心的怕还是想选择画画和小说,可惜我现在这两样都不太沾边,小说闲着不写,画画也不积极找教程学习,说实话客观条件都已经能满足,接下去就是靠行动了。行动起来,日积月累,才能有所进步。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要勤动笔,勤读书,勤画画,这三勤才是我的重心,抛开这些,别的我也不想做,或者说怕是做不好。工作的事,按部就班,论文的时候要下定功夫,总是能写出来的。画画不会就学,至于写字,那最简单了。不需要去学描写,不需要去刻意修饰,只要打开电脑,把想象出来的东西,都具现化到电脑中,至于怎么积累词汇,这就靠平时看书了,看书的时候不要再浅显地看,要思,要想,去琢磨,去推敲。多读书,多读原著,翻译的书要挑版本好的看,读的多了,自然有内容可以写,熟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总体而言,读的还不够多。耗在手机电脑上,被信息垃圾耽误的时间太多。生命就被无价值的信息给耽误了,就好像1984里面的老大哥,拿起手机,真让人热泪盈眶。
热泪归热泪,生活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