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其实不知道怎么学习。李笑来说过,「上过学」和「会学习」不是一个概念。很多人习惯了被动的接收知识,而且不懂的利用,也不知道什么是好的学习。所有的学习一定都是主动的,吴伯凡认为所有真正学到有用的知识都是自学的。
自学不是没有老师的学习,如果能够找到非常好的导师能给给你指引方向,解答困惑,给予积极的反馈,能够让我们的学习事半功倍,但是老师只不过是引导,你要有对于知识的渴求和充分的行动力。
虽然现在网络上各种书籍,各种文章,各种课程。但是没有一个导师能够给我们指点,什么书籍或者课程适合我们,我们该先学会什么,再学什么。很多时候学习的效率会很低,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体系化学习」。
1.从基础启蒙教材开始
现在选书其实特别方便,网上有大量的书籍评价和推荐理由,多看这些评价,你就能知道书籍的很多特色,看的多了你就能找到适合你的启蒙书籍。这本书籍最好是公认的,权威的教材,你要做的就是把里面的大量术语,概念,全部都弄明白。
真正把基础的概念理解透彻,才会在后面的学习中,有一种渐入佳境的感觉。
很多畅销书,阅读起来的确很轻松,但是它只能给你增加一点谈资。基础教材这关是绕不过去的,一个领域越是深入到后面,越是需要牢固的基础。对基础概念的模糊认知,会对你后面所有的理解产生巨大的偏差,学习起来越是浪费时间。
ps: 这个教材最好是书籍,而不是视频课程。
我最近在学Python就是这样,一开始购买了视频课程学习,但是总在一些莫名其妙的地方卡住,老师轻描淡写的就讲过去了,而我始终都过不去,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百度来Google去最后很浪费时间,我都开始怀疑我的学习能力了。
后来踏踏实实买了一本豆瓣上翻了好多书评选择的基础教材《Python编程入门到实践》,一路学过去一点问题都没有。回头想想视频的课程是老师在讲,视频的信息量其实是远没有书籍高的,而且讲师不可能把很多的细节都讲一遍,所以新手通过视频学习一定会卡在各种地方,而书籍则会非常细的一步步讲解过去。
2.建立体系和脉络
在清晰了基础的概念之后,要做的就是从全局的角度来梳理整个领域的脉络,逐步建立起自己学习这个领域知识的学习体系。
在对这个领域有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一定要尝试不断的画出这个领域的结构图,比如历史可能就是先画出时间轴来,然后在上面串上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人物和事件。而像网络运营,可能就是先分成几个大块:用户运营,内容运营,产品运营,活动运营...然后在自己涉及的那块,继续细分。一开始分类可能会很难,但是坚持下去,随着学习思考的深入,会越来越清晰和正确。
学习的同时一定要思考整个领域的结构,否则很容易陷入盲人摸象的困境,越学越歪。
3.建立联系
真正的学习:是不断的把新的信息和我们原来的信息做一个衔接,它在编一个密不可分的网。
高手就是他看到任何新的东西,马上就和自己脑子当中已经长期存储的那些记忆结合,它是一个群,能够迅速同时激活。
知识必须是信息形成结构,互相之间形成关联之后,再进入我们的记忆库,才叫知识。真正学习的高手,往往家里没有书,但是有大量的笔记,最典型的就是钱钟书先生。 @罗辑思维
学习的本质就是「联系」。旧概念和新概念的联系,单一概念和拓展概念的联系,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只有不断拓展「联系」,才是学习的目标。
尾巴
明白开头我为什么说很多人不会学习了吗?真正重要的不是一个一个的知识,而是能够把这些一个一个的知识编织成一个紧密的网络。
以前学习非常强调「举一反三」的能力,其实就是一个道理。当你学到一个新的知识的时候,能够迅速的和以往大量的知识产生连接,你会对之前的知识产生一种全新的,不同角度的理解。很多以往的困惑会消失,这就是联系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