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多人看来,女儿是贴心的“小棉袄”,让人感到冬不冷,心不寒,满是“温暖”。可儿子却像是一把硬邦邦的铁雨伞,有风雨的时候,能护人平安,可有些时候总是“戳”人心窝。
年轻的时候,很多人总在为生“女儿”还是生“男孩”而感到纠结。虽然说生男生女不由人决定,但有一定是要肯定的,那就是在“重男轻女”的思想下,大多人喜欢生儿子,为了传宗接代。可当这种思想逐渐被摒弃,现阶段喜欢生女孩的人又逐渐多了起来。
曾有位朋友跟我说:“年轻的时候,总想着“养儿防老”,便总是生男孩。可如今人越活越老,看到别人家的女儿轻声细语,把父母哄得服服帖帖,便有点羡慕了。”
说实话,朋友的想法就像是一面镜子,照射出了一部分人的思想现状,那就是他们既希望养儿子能防老,又希望养女儿能贴心。可天底下,能有那么顺心如意的事儿吗?就在这种矛盾中,有人便生发出疑问,人到晚年,究竟是“儿子”亲,还是“女儿”亲?
陈先生:人到晚年,还是得靠“儿子”
朋友陈先生今年60多岁了,刚退休。他在商圈打拼了大半辈子,每天进出都是西装革履,一点也看不出“衰老”之感,反而有点显年轻。所以他很少需要别人照顾,大多是和妻子自给自足。
陈先生很好命,当年她的妻子一生就是“龙凤胎”。所以“儿子”的心思他了解得一清二楚,女儿的性格他也能洞悉于心。几年前,儿子结婚了,成立了家庭。女儿也顺利嫁了出去。就是这样,陈先生早已了却了心事。
可天有不测风云,陈先生有一次因高血压当街晕倒了,被送进了医院。就是在住院期间,陈先生发现,自己的儿子每一次都是交了钱便匆匆离开,也不和自己聊几句话。而自己的女儿,一听到父亲病倒了,便连忙请了两个星期的假,把孩子也给了婆婆去带,自己到医院里去照顾父亲。
就是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应,陈先生感慨,儿子这人性格不太好,总是说话说得少,甚至不懂安慰自己,可他有个特点,那就是舍得出钱。而女儿,虽然早已嫁为人妇,和自己的关系也就疏了点,但胜在够贴心。
女儿照顾了自己两个星期,陈先生虽然作为父亲,但总是过意不去,便取了一笔钱给了女儿,当作她的“劳务费”。陈先生事后是这么说的,虽然女儿很好,但自己的心里总有一道坎过不去,认为“嫁出去的女儿便是泼出去的水”,相处起来的感觉也就差了点。
说到底,在陈先生眼里,无论女儿干得多好,多贴心,总是“外姓人”了。和自己的儿子相比,虽是同父同母同血脉,儿子也不太懂得照顾人,却还是“同姓人”的儿子较为亲近点。
张婶:人到晚年,只要儿女都在,便好
张婶几年前和一众孩子分了家。除去两个本就嫁为人妻的女儿,她的两个儿子和他们的家庭,原本是和自己共桌吃饭的,可就是因为相处得不太好,便分了家,各过各的,两个儿子也就到了外面去租房住。
张婶和老伴住在自己盖的房子里,日子虽然清贫了点,却是落了个清静,得了个自在。因为自己在偏僻的郊区,而儿子和女儿都在市郊内,相距比较远,大多相见的时间也多是在节假日。
在上一年的春节里,儿子和女儿都到自己家来拜年。望着少能见面的孩子们,张婶和老伴心感温暖,甚至感觉,如果这群孩子能一直在自己身边,那该多好啊。虽然两个人的日子过得自在,可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
想起以前跟两个儿子一起住的时候,哪管明面上多是争吵,但心中总是觉得,这俩儿子心地也不坏,不过是观念不同罢了,也就少了点计较。而女儿,应该说一年也就只能见个三四次,每一次看到女儿的时候,总是想起以前跟女儿梳妆的日子。满是青春,满是喜悦。
所以张婶一家人的关系,多是其乐融融,很少有“勾心斗角”的事儿出现。有时候张婶就跟老伴说,要不要留点“家产”给女儿,因为自己总是放心不下,怕女儿无依无靠,被人欺负。虽然张叔嘴上说不同意,可心底还是赞同张婶的想法的。
不管传统的财产是如何划分的,但从张婶张叔的态度中就能看出,他们心中的能依靠的人,就是他们那四个儿女,无论是外姓人,还是“同姓人”。
曾听过这样一句话:“女儿是父母的掌中宝,儿子是父母的皮夹克。”
手心手背都是肉,又怎能说谁亲谁不亲呢?人到晚年,儿女在旁,儿孙在膝,欢声笑语,也许就是最好的亲缘关系。
人到晚年,手心手背都是肉
人到晚年,到底是“儿子”亲,还是“女儿”亲呢?这个问题,其实还是要从不同的角度去看。
如果有着传统“重男轻女”想法的父母,在他们眼里,女儿嫁了人就不是自己人了,而自己的儿子,不管他对自己怎样,终究是继承家产,传承家业,传宗接代的那个人。就是这种传统的想法,能把人的亲情关系割裂开来,给人一种“偏颇”之感。
可如今在一些大城市,大多人早已摆脱了“重男轻女”这样的桎梏了。在他们看来,自己的女儿待自己好,那她无论嫁给了谁,都是自己的亲女儿。而自己的儿子待自己不好,无论他如何能传宗接代,也终究不能让人亲近。
人到晚年,手心手背都是肉。女儿虽然像是“泼出去的水”,难以收回。但在父母的心底,她永远都是那个未出嫁前的“贴心”的小棉袄,从未远离,也从未远去,一直留在自己的心里。
要知道,不管“同姓”亦或是“不同姓”,所谓“不分亲疏,不分厚此薄彼”。如此,才能在晚年的时候安享“天伦之乐”。
可以这么说,外孙是自己的血缘后代,孙子也是自己的血缘后代。无论女儿,还是儿子,能对自己好就足够了,又何必在乎谁“亲”谁不“亲”呢?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