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作为家长我们常常会在面对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情动于中而形于外。孩子们也一样,所有的孩子都会遇到不愉快的情绪状态。但是情绪本身是没有对错之分,它只是需要被我们所理解。并不是所有情绪都是坏的,坏的是处理负面情绪的不当方法。
孩子对情绪的感受非常直接。因为在孩子四岁以前,还无法建立一种逻辑机制。
四岁以前孩子连逻辑记忆的能力都没有,多数是机械重复,对情绪也是直接印刻。
所以,能和孩子在四岁以前用情绪沟通,孩子是非常幸福的。
那么作为老师和父母我们该如何发现和识别孩子的情绪,教会他们疏导自己的负面情绪呢?
第一,孩子的情绪很大部分来自身体。
四岁以前孩子的情绪实在是太少了,几乎就没有什么情绪可言。
渴了、饿了、累了、困了,就只有一种表达方式:哭。
身体不适是最坏的情绪催化剂。
对太小的孩子而言,与其去在意他们发了什么脾气,不如先关心孩子的身体。
对现代家庭而言,孩子吃的太多,脾胃不适,消化不良,肝火也会很旺。
简单来讲孩子身体不好和孩子情绪差是有直接关系的。
孩子每一个脾气,都发的有根有据,不要只是简单指责孩子的不是,先看看孩子发脾气的身体原因。
第二,教孩子识别情绪。
情绪是自然的体验和感受,很多时候孩子莫名发脾气,其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当孩子每一次发脾气时我们都应该要问他除了身体以外的问题,并且可以帮助他把脾气划分成愤怒、委屈、恐惧、悲伤等等的情绪。
帮孩子识别情绪,其实也是为了告诉他们更关注自己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情绪,以及怎么去应对。家长们可能有意识的丰富孩子关于情绪的词语,无论是正面的情绪还负面的情绪。做法有很多种:
比如:我们在给孩子讲故事时,要细致、精确地描述故事中人物的情绪,而不是笼统的“开心、高兴、难过”之类的词带过。
第三,孩子一定要释放情绪。
很多老年人带的孩子是不允许孩子哭的,孩子刚想哭就会跳出来说,你怎么能让孩子哭?其实哭一哭又能怎么样?
哭是非常正常的情绪表达,哭得狠才能笑得厉害啊。
孩子要承受那么多莫名的情绪,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哪里承受得住。索性就让孩子哭个痛快啊。
当父母觉得孩子哭得很正常,那么孩子也就不会觉得哭一哭有什么了不起,更加不会用哭来控制大人,只会觉得哭是一件让自己宣泄的事情。反倒哭着哭着,就哭的少了。
第四,家长学不会控制情绪,起码学会不要情绪不好的时候和孩子讲话。
人非圣贤啊,谁能没有个脾气。
特别是成年人,面临极多复杂的人际关系,是最容易积累负面情绪的。
而这些情绪的出口,往往就是孩子。
但凡成年人有点什么情绪,孩子又碰巧做错了点什么事情,结果就是把孩子训得跟什么似的。
当我们家长情绪特别不好的时候,我们可以告诉孩子,让他自己玩一下,并且强调:爸爸/妈妈现在心情不好哦,请你现在不要和我讲话。
如果孩子很小就开始和孩子这样沟通的,孩子长大后也就学会了这个方式。同时也要告诉孩子,当我们发脾气的时候,不是因为孩子本身做错了什么,而是我们自身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没有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父母在表达自己情绪时,可以害怕,但不要过度慌乱;可以气愤,但不要制造暴力;可以难过,但不要沮丧崩溃。父母应该是孩子情绪示范最好的老师,让孩子知道并了解我们如何真实地表达情绪,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很重要的成长。
第五,通过游戏、活动、绘本等亲子活动正确引导孩子学习控制负面情绪。
1.教会孩子如何分辨生活中的那些事情可能会导致孩子的负面情绪,并让孩子感受负面情绪会如何影响身体。这里可以通过我们常见的表情图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比如最常见的喜怒哀乐的肢体图。
比如当孩子生气时,父母可以问孩子“你在生气吗?”直接让孩子知道他现在是处于什么样的情绪中,当孩子能理解自己的情绪后,也才能理解别人的情绪;之后家长可接着说:“我知道你在生气,让我们都安静一下”,这主要是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情绪是被理解的。
以及通过绘本等形象的描述让孩子感知:“当你生气的时候,你会双手紧握,肌肉紧绷,心里难受”等。
比如幼儿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时,经常发出尖叫式的喊声很正常,家长可以这样示范:说话都慢条斯理,柔和些,一句一句,孩子听得懂、听得全,听得舒服,这种示范作用孩子是会看在眼里的,这样,在孩子尖叫时你一个眼神一个手势,例如(竖一个手指在嘴巴前示意),他就会立即警觉。
2.教会孩子明白我们同时有生气按钮和冷静按钮。总是会有一些原因引发某种情绪,可以是借助绘本故事,通过告诉孩子启动生气的原因和缘由。
3.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情绪降温法。
谈一谈孩子不开心的事情;
画一幅画来表达孩子此时此刻的情绪;
做一些事情,比如跑步、捏球、喝水、数数等,让心思暂时脱离此时此刻的情绪;
听音乐,一起哼音乐;
教孩子做深呼吸,在呼气和吸气之间感受和放松自己的身体和肌肉;
4.情绪疏导过程需要注意两点
1)转移注意力不是长久之计:作为家长,若只会在孩子产生负面情绪后才来针对他的行为哄或转移注意力,说明家庭互动模式并没有成长,也没帮助孩子成长。不要只靠着哄,父母要学会从孩子的情绪表达上判断孩子的需求,以适合可行的方式及时作出回应。
2) 没找到原因的讲道理无任何意义:“一味地给孩子讲道理,讲道理不成便任由孩子哭”的做法是不妥当的。在孩子情绪并未缓解,同时家长也没有找到原因就讲道理,只会让孩子陷入无助的苦恼。当孩子没辙了,只好不管,孩子安静下来只是绝望,和父母的情感距离就更远一点。这么做的后遗症就是脾气越来越大,其实不是脾气,而是无路可走。
写给家长的话:
家长引导和示范孩子情绪管理的方法有无数种,挖掘这些需要家长积累生活的智慧。随着孩子的长大,一味地用转移注意力的做法已经不适合,并且会有更负面的影响。作为父母,我们的核心议题是,如何帮助孩子找到对孩子自身、对别人都无伤害的表达方式,帮助孩子正确对待和表达情绪,尤其是消极情绪。因此,理解、示范、引导孩子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当陪伴和帮助孩子直至不再哭泣、情绪稳定,这才是家长与孩子开始讨论和沟通的最佳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