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立夏
春天还在回味,夏日却已到来。2022年5月5日20时25分,我们即将迎来立夏节气。立夏乃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立夏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七个节气,也是夏季的第一个节气。
立夏预示着季节的转换,表示盛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为立夏。立夏以后,中国江南地区气温回升快,降雨量和降雨的天数都会明显增多。
立夏三候
①初候蝼蝈鸣
立夏后五天,雨水增多、湿气渐重。生活在田间地头的“蝼蝈”,开始在夜间活跃起来,声声鸣叫宣告着夏天的到来。
②二候蚯蚓出
蚯蚓因为常年生活在潮湿的土壤之中,所以对大地的温度十分敏感。而在立夏第十天之后,大地的温度就慢慢升高,以至于蚯蚓无法忍受,纷纷从泥土之中翻腾出来。
③三候王瓜生
王瓜是一种生长于田野间的野菜,随着湿气和温度的增高,王瓜和田野间的其他野花野草一样,也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立夏习俗
①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
立夏体重如何称?一般来说,就是在屋梁或大树上挂一杆大秤,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小孩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箩筐或凳子吊在秤钩上。司秤人则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体重增加了,叫发福,体重减了,叫消肉。据说立夏之日称了体重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人们希望通过称人这个举动,添福增寿。
②朝廷吃冰块,民间喝冷饮
《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
③煮好囫囵蛋,孩童来斗蛋
斗蛋通常是小孩子们的游戏。把熟鸡蛋经冷水浸过,然后装在用彩色丝线或绒线编成的网兜里,让孩子挂在脖子上。斗蛋的规则挺简单:大家各自手持鸡蛋,尖者为头,圆处为尾,蛋头撞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斗破了壳的,认输,然后把蛋吃掉,而最后留下的那个斗不破的,被尊为“蛋王”。
为什么要斗蛋?民间的说法是:“立夏胸挂蛋,小人疰夏难”。进入夏天后,因感暑热之气,有些人,尤其是老幼体弱者,容易出现食欲不振、乏力倦怠、心烦气虚之类的症状,称为“疰夏”。鸡蛋作为一种简单易得的营养品,用来预防疰夏、提前“进补”,是个不错的选择。而配合孩子们的心性,将吃与玩结合在一起,那就更好了。
④南方七家粥,北方状元饼
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大家来分食。闽南则家家户户将红糟掺入面条中煮熟供全家食用。因红糟色红,为吉祥之色,又有发酵作用,以寓发达发财之意。而红糟也帮助消化,有益健康。此俗演化到后来,红糟被海虾代替,谓之“吃虾面”(夏与虾闽南语同音),海虾煮熟后变红,以此祈夏季发财、吉祥。
北方大部分地区立夏时有制作与食用面食的习俗,意在庆祝小麦丰收。立夏的面食主要有夏饼、面饼、春卷三种。夏饼又称麻饼,形状各异,有状元骑马、观音送子、猴子抱桃等。面饼有甜、咸二种。春饼用精制的薄面饼,包着炒熟的豆芽菜、韭菜、肉丝等馅料,封口处用面粉拌蛋清粘住,然后放在热油锅里炸到微黄时捞起食用。立夏过后,温度逐渐攀升,人们就会觉得烦躁上火,食欲也会有所下降。
立夏饮食原则是“春夏养阳”,养阳重在养心,养心可多喝牛奶、多吃豆制品、鸡肉、瘦肉等,既能补充营养,又起到强心的作用。宜采取“增酸减苦、补肾助肝、调养胃气”的原则,饮食应清淡,以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为主,大鱼大肉和油腻辛辣的食物要少吃。将绿豆、莲子、荷叶、芦根、扁豆等加入粳米中一并煮粥,并搁凉后食用,也可起到健胃、驱暑的功效。
平时多吃蔬菜、水果及粗粮,可增加纤维素,维生素B、C的供给,能起到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立夏以后,气温普遍升高,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汗液本身是无味的,只是汗液长时间滞留在皮肤和贴身衣物上,便会发酵变质而有臭味。因此,出汗时要及时消汗,否则易患湿疹和汗斑。
另外,贴身衣物面料要选择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吸湿性、排湿性和散热性的麻、丝、棉织品。贴身衣物要勤洗、勤换,还要在阳光下晾晒。
立夏时节,人们要在室内采取必要的遮阳措施,设法减少或避免一些热源和光照。窗户应该挂浅色窗帘,最好是在窗户的玻璃上贴一层白纸或蜡纸,以求凉爽。有条件的话,要调整好影响室内通风的家具,以保持室内有足够的自然风。
另外,入夏以后居室就要加强消毒。由于夏季气温高,病菌繁殖很快,所以,居室要经常用适量的消毒液进行消毒。立夏时节,要及时调整自己工作计划和生活节奏,以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要睡好午觉,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听听音乐、想想美好的事情,或去公园散步、郊游,尽可能地让肌体和精神获得充分的放松。注意戒躁戒怒,做到心静。
春意藏,夏初长,美好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