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为什么这个知识点我懂,但就是不会做题呢?”
“老师,为什么我看别人做题感觉好简单,但自己单独一个人就是不会?”
上面这些问题经常听到,对吧!如果现在你是老师,如何回答?
“恩,知识学会了,不会用很正常。勤加练习,来将这个习题多做几张,做多了自然就掌握了。”
很熟悉吧,对于不会的东西只有亲身去做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发现并改正了问题才会逐渐成长,知识是知识,技能是技能。它是两种不同的事物。用比喻来说你要吃饭,去寻找食物,只看到了食物,但食物并不会飞到嘴里,你还要用手去食物。
当学生进一步问你怎么练习,如何用最小的力气,取得最大的结果,又应该怎么做?
不好回答对吗?
你说去做习题集,这习题集中又有多少问题能帮助他了解,并掌握知识。可能花了很大的功夫去做,却又没有进步。
你说列一个学习清单,详细的到几点钟干什么。可太机器化,不自由。不能坚持太久。
学习哪有什么点石成金的方法,所谓技巧最多提高效率。不可能让你从0变1。没有不懈的坚持,怎么可能成功。
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游戏,你拥有一个独一无二的技能。为了防止它失传,你要尽可能的将他传授给更多的人。学生都在下面看着呢,老师你要怎么做?
应该这么做呢?
最简单的方法,你先将这个技能完全的展现出来。第一步干什么?第二步干什么?做然后让学生跟着一起做。学生遇到困难,你就手把手的解决,告诉他应该怎么做。直到他可以独立的完成这件事。
可这个方法有很强局限行。一、这个技能要看得到,摸得着。像虚拟,概念性的,你不能保证学生的理解,与你的一样。二、由于要实时反馈,学生的数量不能过多,所以教授速度很慢。尽可能多的传授更多人这个条件完不成。三、因为技能的传授全靠师傅带徒弟,学生的学习全靠师傅言传身教。由于没有内在逻辑性的文字记录,很容易在出现断代后,技能就会失传。
当然这种做法也有许多优势。因为手把手教,并边做边学,学习效率很高。并且犯了错误老师也会及时纠正,让你始终保持行走在正确道路上。
另一种做法,就是将这个技能用文字记录下。让人们可以根据文字描写来想象这个技能。然后以大多数人能理解的方法,将步骤的重点描绘出来。再根据你对这件事的理解,猜测初学者会犯什么错误,提出改正意见。让其不至于因一些错误就停止不前。
看到这个是不是感到熟悉?我们课本就是属于这一类。至于局限性,只能将一些重点描绘出来,这个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点,而明白了重点就学会了这个技能吗?不可能。选择性的描绘会使你忽视许多细节,可能是他习以为常的细节被忽略。但当你去接触新事物时,所有的不熟悉都会放大,时常因为各种小问题而卡住。而卡住你的,可能对他来说太简单了,不必记录。
这个方法的优势啊,普及性教育特别好。可以为实践过程中省下许多时间。想一想,同样的两个人,对这个技能都不会,但一个有大体的框架,知道在转折点时的体会,另一个什么都不会。同样的练习下,你觉得谁会学的更快?
普及性教育的另一个好处是利于传播。好的师傅有限,可是文字性的书本,要多少可以印刷多少。然后有一个辅助性的练习题集,就能教育更多的人。
那么我想通过上面的游戏告诉你们什么呢?1.知识是简化版技能的文字描写,知识与技能是两样完全不同的事物。所以知道了怎么做,但不会操作很正常,不用紧张。2.任何东西的学习以及掌握都是一个过程,你需要自己发现不足并解决问题,有困难很正常,但只要沿着正确的路走下去,总会抵达终点。3.遇到问题时,多看看前人的经验,看看他的成长转折。通过他的视野扩展能否发现自己所欠缺的,并为之改正。
学习不仅仅是为了掌握技能,在其过程你也会不断的被改变。在改变自己的过程中你会发现许多的缺点,克服它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经历。通过自我发现,修正向着目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