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有清明,今年清明却不同。
疫情的阴霾笼罩神州大地,注定庚子清明,不似从前。时下国内疫情还没有结束,海外疫情正在蔓延,为巩固疫情防控持续向好的形势,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狙击战,各地提倡“云祭”,同时也是为了破除陋习,文明祭祀,不聚集,抗击疫情,弘扬“厚养薄祭”的生活理念。
为了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特提倡鲜花祭扫,网络祭扫,“云祭祀”,居家追思等文明祭祀方式,无论从何种角度来说,都是不无裨益的。因为只是改变了形式,并没有改变我们祭祀的内容和本质,更何况形式永远是为内容服务的。
过清明,就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我们对故去亲人不绝如缕的怀念和滔滔不绝的思念之锁。而扫墓就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是一个集中释放泪水的祭奠和缅怀故人的日子。有的是千般哀愁的情怀和万般落寞的别样苦涩滋味,正因如此,天公才选择在这个时节配合人间的忧郁心情吹起悲风阵阵,降下愁雨菲菲,以示天公的哀悼,以表上苍的追思。所以,换个方式寄托我们的哀思无可厚非,更何况处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
诚然,有着传统文化情节的人们每过一次传统节日难免会忧伤一次,清明节来临,为了将这份忧伤演绎得淋漓尽致,芸芸众生可谓各具其态:无论是日理万机的政要,还是商务缠身的富商,不管是盘踞本乡本土的儿孙嫡亲,还是独在异乡为异客的游子,纵然百事缠身,纵然跨越万水千山,也要在这一天或赶回家,或是面朝家乡的方向,为的还不是给亲人的亡灵孤坟祭扫默哀,以示追思,以表怀念吗?难道通过“云祭祀”的方式就不足以表达自己的这份心意吗?
也许有人对久违的亲情重新温存温习和挥之不去的噬心泣血的缠绵萦绕,非要给亡灵上坟祭奠,掬一捧黄土,摆一束鲜花,放几许点心水果,燃几柱高香,烧些许纸钱,洒滴滴苦酒。面对列祖孤坟,默心曲呓语,滚腮边冷泪,仅此而已,还能怎样?你所追求的祭奠形式填补不了内心的空虚,所要表达的内容通过“云祭祀”也能完成。
随着岁月的赓序交替,社会的嬗递变化,有的习俗已被淘汰,有的仍遗留至今,并赋予了新的内容。天穹烟雨蒙蒙,点点雨滴声锥心刺骨,人间的悲悯在四月天被释放为漫天飞扬的雨丝,丝丝缕缕都牵扯着疼痛,牵扯着血脉,牵扯着绵延不绝的追忆。既然追思心存久远,那么我们以新的方式延续其内容也算是一种“与时俱进”吧!
众所周知,表达对已故亲人的哀思我们多半是通过“脑补”的方式来完成的。之所以有音容笑貌历历在目,呢喃细语犹言在耳,他的浪漫、她的温柔,他的举手投足,她的曾经过往种种,凡此一切像放电影一样,一幕幕闪现眼前,触手可及,记忆犹新。这些记忆中的情景也绝非亲临墓地才可在大脑中浮现,通过“云祭祀”,我们同样可以如此缅怀故人。
已然阴阳两隔,面对荒冢能奈若何?换种方式表达我们的哀思,我想天上的亲人们都能一如既往的收到我们的问候与怀想。
2020年4月1日
作者简介:
刘发礼,生于1979年7月,男,汉族,甘肃省张家川县人。从事教育工作,酷爱文学,可谓晨昏忧乐每相亲,喜欢将自己每次灵魂的洗礼诉诸笔端,与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