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中午出去吃饭,在一家小饭馆里老板和老板娘正津津有味的看着变形计,时不时评论一番表达一下对那些交换的孩子们的看法。
在等候期间无聊也就随着他们一起看了起来,半途的剧情开始,前面是怎样的不清楚。
从贫困山区到大城市,一个小姑娘是用坚强的品格诉说着她的艰苦。贫困家庭孩子也多,条件实在是差,也正因为如此,造就了穷人的孩子早当家。
她在作文写到爸爸妈妈的辛苦,为了供养他们上学都出去打工了,留下他们几个幼小的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老年人又行动不便,所有的事情还得靠她们自己去完成。
她说每日离开家去学校时,就想念的就是弟弟妹妹,担心他们有没有饿着、有没有冻着,她成了小家长担负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由于穷苦他们的生活很艰苦,没有什么好吃的也没有什么可玩的,她们渴望父母能够在身边陪伴着她们成长。
穷人家的孩子打小就吃苦,什么罪都受了,到了大老友记里自然是不怕吃苦受罪的。
- 2 -
另一个正处于青春期的男孩换到了贫困的山区里,低矮的房屋幽暗无光,简陋的家具透着油腻的光,没有任何家电,只有四个孩子。
吃晚饭时,代家长做了一顿丰盛的饭菜。夹了一口米,男孩惊讶了,这是什么呀,怎么有苍蝇。气恼恼的又去夹一下菜,尝尝菜怎么样。
一筷子下去,男孩又叫了起来,这菜里有虫子。听到说菜里有虫子,代家长家的大儿子马上跑过去看了看,确实菜里有虫子。
对于饭菜里有苍蝇和虫子,代家长也是一脸无辜加愧疚,为了弥补一下这些失误他决定给孩子们做点特别的改善一下。
一个铁锅,一碗玉米豆炒了起来,这就是最实用的爆米花方式。显然这些玉米豆男孩还是挺喜欢吃的,直接抱着簸箕抓着吃。
言谈中代家长要求明晚他们做饭给他吃,换一下。孩子们也答应了,然而在第二天却又反悔了。
男孩一大早跑出去转到别人家里,看起了电视。代家长的大儿子找寻着男孩也到邻居家,电视正放着西游记,他们看的很是着迷。
代家长在村里找寻了番后发现他们在看电视,就叫他们回去。大儿子不乐意回去,还想要看电视,爸爸不同意,说你们该去做饭了。儿子说我们又不吃,干嘛我们做。爸爸说你答应了的就得做,就算我不吃也得给老二老三老四做。
大儿子很不情愿被爸爸推出了房门,随即又来拉男孩。男孩吼着说别踫我,我又不是你儿子凭什么管我。代家长也挺生气,操着家乡话教训着男孩。
男孩又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一在强调“请你说普通话,我听不懂”,代家长确实也说不好普通话,两人都在气头上,管不了别人家的孩子,自个家的还是能管的。
大儿子本来气气不平的,见爸爸又来吵他更是暴躁,对着爸爸吼叫“你管我就行了,干嘛去管人家,看个电视都不让看,家里什么都没有,你要是有本事就回去打工,没本事就别管我”。
大儿子和男孩年龄相仿,都处在青春期,又十分敏感,一恼之下直接跳下了房沟里抱头痛哭。
男孩也安静了,似乎这场闹剧是因他而起。
每一个少年的心都是脆弱的,自己觉得已经长大,父母觉得永远长不大。少年渴望冲上云霄,可往往最后还是坠入了深渊。
- 3 -
看完了这一幕,感触挺深。两个年龄相同的人,来自两个不同的世界。一个什么都没有渴望能够拥有,一个什么都不缺只是不知道什么叫艰苦。
贫困的家庭禁锢着大儿子的向往,哪怕是想多看一眼电视也是一种奢望,因为自己家里没有,什么都没有。
家徒四壁,除了电灯泡只有他们的影子。男孩从城市里来,哪见过这样的情形,各种不适应,各种排斥。如果不是有个同龄的人伴着,能说说话估计他真感觉是在煎熬。要什么没什么,村子里除了狗还是狗,连只鸡鸭都少见,想要吃的好的只能是想想。
大儿子气走了爸爸,他们还需要生活,没有人做饭了,哪怕是有虫子的菜也没有人给他们做了。肚子又不能饿着,得四处找能吃的吃,不会做饭生吃菜叶子,地里拔出的萝卜洗洗也能直接吃。
逼上了绝境,也就有出现另一番情景,不是不好吃,只是还不饿,饿到了一定程度,哪还顾及什么好吃不好吃,填饱肚子就好了。
一次交换,给两个少年带来的也许是不同的改变。
大儿子渴望离开这贫穷的家,去追逐他的梦,男孩经历了这次磨难也许能够更加理解生活的艰难。
时间拨回到起点,他们从哪里来还是要回到哪里去。
当小姑娘从大城市回到那个艰苦的家时,会不会想念在城市的便利生活而开始厌恶僻陋的山村?
当男孩离开那个贫困的村子,大儿子会不会悲叹一下自己的命运?
生活就是如此的相对,处于优势的环境自然能够拥有更多的幸福,处于劣势的环境就必定要接受艰苦的现实。
看到了他们的美好,就要更加努力向上,争取早日改变自己穷苦的样貌。看到了他们的不易,就要好好珍惜现有的生活,再苦再难也要比他们容易的多。
变形计,希望真得让他们变得更积极,而不是受到了打击而消极。
愿你们都幸福,拥有向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