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在知乎看过一些教写作的课程,近日又读了叶圣陶叶老的《给孩子的写作课》,发现其中有一些观点不谋而合。
如果你整篇文章想表达这个主人公是好人,那么即使你全篇都不曾给出这个人是个好人的定义,在经过你对一些事件的描述,人物的行为心理等描写,读者也能自己发出感叹,“啊,这个人是个好人啊”。但如果你开篇就说这个是好人,那后面读者就会不断通过你的描写去印证这个设定,且会让文章失去读下去的吸引力,因为读者开始就知道了,你想说一个好人的故事而已。
举个例子,譬如下面这段话,“某村的村长家聚集了一群人,他们个个喜笑颜开,他们是这个村最富有的一群人。”
“喜笑颜开”,“最富有的一群人”,这些都是说明类的话语。
如果用一些叙述和描写,让读者自己来感受这一群人此时的心情,自己来感受这群人是如何的富有,会不会更好一些呢?
反过来如果后续的文章内并没有叙述和描写这些来,即使先做了说明,读者也还是感觉不到,直接做出这样的说明,对文章来说其实并不会产生什么效果。
简单说,就是把你想表达的一些形容词,转换为叙述描写类的句子。譬如,“他很紧张”这句话,你可以说,“他的腿微微有些发抖,额头上不知什么时候挂上了几颗汗珠,两只手不停得搓揉。”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总结。有不同意见,欢迎一起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