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我们对东西的认识,可能大多数都局限于它们的功用和商品名,比如,化妆品、沙发等等,这是我们从它们具体的功能来认识物品的。从物品自身的功用去理解,你无法更深入的洞察它们是如何满足你的需求的。
了解物品的价值属性,是更深的看到物品,跟你之间的关系,从而帮助你整理决策。
在整理收纳领域,我把物品按照价值属性分成五种:资产类物品、消耗品、存储品、工具和精神类物品。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必然是这五种属性之一,或者同时兼具,2到3个属性。
第一种,资产类物品。
放在你家里,经过时间的流逝,它不仅没有贬值,反而能够保值和增值的东西。一般包括房产证、贵重金属、理财产品、收藏品等。并不是所有的理财产品和所有的收藏品都是资产,你要看这个东西能不能真的保值增。
对于资产类物品应当怎么整理呢?
很多人会觉得,为了防贼,应该把它们分头藏在家里各个隐秘的角落。我教给你的恰恰是要集中管理,可以找一个保险箱,把它们集中存储起来。这样你会更加清楚家庭当中真正扛得过时间,扛得过通货膨胀的物品,究竟是哪些,只有对自己的资产状况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把握,才能更好的安排资产的增值。
第二种,消耗品。
这个东西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或者本身会用完,或者会大幅度地贬值。
除了常见的食物、洗发水、纸巾等,其实你的全部家居、家电,这种价格比较高的东西也都是消耗品。消耗品跟价格高低是没有关系的,就算价格再高也是消耗品。
对于消耗品要怎么整理呢?
1.快进快出,它的使用周期到了,就要主动处理主动淘汰,不要留在家里。
2.在购物的时候,对于消耗品要主动的意识到它的时间周期。
食物和药品有保质期,其他物品很少有使用周期的提示,这容易导致你在购买其他物品的时候,对这些物品没有时间概念。比如一件T恤,使用周期其实在一年左右,可能就会洗变形。但是在买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时间的标签在上面,你可能很难意识到,它是一个只能使用1到2年的消耗品。
第三种,存储品。
超过日常使用量的东西。
你的生活中什么样的东西是存储品呢?
一般人在生活中很少就在自己的使用量,刚刚好就买那么多。比如你不会买一个卷纸,你会买一提卷纸。人们总会在日常用量之外,多购买一些。在住房面积狭小的东亚,真的不适合大量存储。
对于存储品,你应当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健康存储,不因为打折和不安全感就囤货。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下生活,就会发现,现在周围都在减价,时时都在做活动。没有必要因为一时的便宜就购买全年份的东西。这些多购买的东西,它会长期占据你的空间,从这个角度来看,也许你便宜的那一点点,价格并不划算。同时因为电商和便利店的发展,现在中国的购物环境变得越来越方便,不够的时候再补货是很方便的,不要因为恐慌就过度存储,现在房价很贵,把你家当成商家的仓库,你就亏大了。
第四种,工具。
具有突出功能性的物品。
什么样的东西是工具呢?
跟你日常理解的扫帚、螺丝刀不同,它的使用功能非常突出。比如还包括衣物里普通的袜子、保暖的秋裤等具有工具性的衣物;书里面会有一些工具书;厨房、浴室里绝大多数东西都是使用功能非常突出的。
对于工具,你应当怎么整理呢?
要做到花钱买好工具,不因为免费白拿不好用的工具。
促销的时候往往都会送你一些小工具,比如说买个微波炉送你保鲜盒。这些保鲜盒可能跟你冰箱的大小,日常生活形态并不匹配,也可能质量一般,让你用起来不舒服。
对于工具来讲,你要明确自己的需求,花钱去买匹配自己需求的好工具。
第五种,精神类物品。
对你来说最大的价值不是功能本身,而是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的东西。
什么样的东西是精神物品呢?
1.书籍,音像制品等文化物品。
2.给生活增加气氛的香薰、蜡烛、抱枕等,还有给你带来居家舒适感的居家服。
3.关键场合帮你提振信心的特殊物品或衣服、珠宝饰品、女性的彩妆等等,都蕴含着人们的精神满足感。
举个例子,你买了一张健身年卡,如果你天天去,它对你来说就是消耗品。但有的人一办卡就获得了一种已经健身完的愉悦感,此后就再也不去了,对他来说健身卡就是个精神物品,精神满足能力大于实际功能。
人有时候以为自己在买一个功能性的物品,其实不然,人其实在图精神满足。
精神类物品应当怎么整理呢?
不要以实际上坏没坏作为标准,而要以能不能满足你的精神需求作为淘汰的标准。当这件物品不再满足你的精神需求的时候,就是淘汰的时候。
如果你看到自己的精神追求里面的焦虑,你也可以放松一些,不要被新鲜的玩意儿无意识地绑架,让物质变成自己的精神枷锁。
小结:
这一讲,我们讲了物品的价值属性,一共有五种,分别是资产类物品,消耗品,存储品工具和精神类物品。资产类物品要集中保存,消耗品要快进快出不留恋,存储品要健康存储不囤货,工具要花钱买趁手的用,精神类物品暂不能满足精神需求的时候,要淘汰不要纠结。
思考:
对你来说,手机和耳机是工具类物品还是精神类物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