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各门课都渐渐度过了开始的阶段。在课业慢慢加重,一些长论文被提上日程的同时,学生组织也开始了各自的聚会。
无论何种情况,学业当为重中之重。大一的第一学期,就是试探自己承受能力的最佳时段——做作业大致需要多少时间、起草及修改论文需要多少时间、阅读需要多少时间等,都应在这个阶段有大致的把握,以便于安排下学期和以后的课程。
两周时间内,对教授们的要求及教课风格也有了大致的感受。我会根据各个教授的上课形式及风格来做课前准备乃至阅读作业。我的数学教授会在每节课的前五到十分钟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大致内容,以便于引入这节课的新知识点。他一般会讲解上节课布置阅读的重点,所以我在预习下节课内容的时候只是粗粗扫过课本——若是在课前就把所有内容全部理解了,课上不仅会觉得无聊,也起不到增强记忆的作用。
而物理教授通常会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点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简要带过某个重点理论/模型的影响。因此,她并不会在一个公式或理念的推导/变换/应用上花费太多时间。这种情况下,我会提前阅读每节课的内容,确定自己对每一个单独的小节都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如此,在课上教授提起某个点时,就可以快速地建立链接,从而串联出这一章节的主题。
上周六有一个展示各个学生组织的活动,我登记了很多不同的组织——设计、哲学、食品、公益等等。虽然我不见得(不可能)去参与每一个活动,但是在开始的时候保持开放性是非常重要的。未深入了解每个组织的具体情况时,并不能依据表面的因素来判断自己是否参加。因此,我在顾及各门课的前提下,尽量多的参与学生组织的第一次活动。
在三四次甚至第一次参与之后,我才有足够把握去决定自已要把课余时间花在哪些组织上。这里要着重注意的是,有些活动的时间可能与自己的课程表不符,这并不代表就没有机会参与了——下学期、下学年都可以加入新的组织。
在参与各项活动和课业的间隙中,也要注重自己的休闲时间。一般来讲,我会确保忙碌的一周中有至少一天的安排是较为宽松自由的,并且每一天中都应该有独处的时间。而且定期的锻炼和每日的睡眠、三餐都是必不可少的。如果不能保障这些,就说明自己身上的压力太大,需要放松一段时间了。
我在这篇简书中所提到的每一个点,都要求有时间管理的基本概念。如果能够做到较好的时间管理,应该尝试去管理自己的情绪、压力、和期望值。或者说,对自己有一定的了解。以我个人为例,听音乐能够帮助我进入状态,我会提前几分钟戴上耳机,慢慢调整心情,这样时间到了就能马上开始阅读/画画/锻炼。
我知道提前分开安排好一篇论文列提纲、起初稿、修改、敲定终稿的时间能够有效缓解我的压力,所以我不会把它看成一个大项目,而是多个小项目的集合——认知科学入门课的第一篇论文截止在下下周天,但是我已经列好了一部分的提纲,并计划在这个周末开始起草初稿,然后再陆续加入课程中提到的新的内容。
而下周我已经安排了很多志愿者活动,所以原本下周五才交的物理作业我今天已经完成了。而下一周的时间表也大致敲定了,这样我在紧凑的日程中不用太过担心各项作业的完成度。课外活动方面,我会根据一个组织的目标来建立我对他们所安排活动的期望值。如果不能达到我的标准,那么即使他们的愿景再美好,也是不切实际(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的。
我认为安排好自己,是大学生活中最重要的技能。上图就是我这一周的日程安排。可以看到有些涂改的痕迹,就是根据每天的个人状态调整后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