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不喜欢读书,但家长们为了忽悠我看书,总用古人的一些话来引诱我们,比如:“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人从书里面乖”之类的话语。后来慢慢的体会到,读书是个人原始资本积累的过程,个人的修养和品格慢慢的伴随着书籍成长。
后来书读的越多就越觉得读书是一种技巧,是一门学问。比如读书的境界如何划分?读书的成本如何考量?怎样阅读才更有效率等。
读书的三重境界
最早接触“读书境界”这一概念是在李宗吾先生的《厚黑学》一书中。个人理解李先生所提的三重境界其实与人们通常所说的读书先将其读薄、再将其读厚、然后再读薄的思路一脉相承。李先生的读书三重境界的划分是将自己与作者相比较,视为老师、视为同窗以及视为学生,进而站在不同角度向作者学习和挑战的思考过程。下面说说我所理解的三重境界:
·求学
求学的过程是将书从厚读薄的过程,以目录为提纲,顺着作者的思路快速的掌握全书的内容和结构,完成将书籍内容转化为自己知识的第一步,最后将全书的内容浓缩到一张纸上,看着这张纸能快速的回忆出全书的内容。
·讨论
讨论交流的过程主要是在求学的基础上将书读厚的过程,在求学的境界上,对知识提纲点进行细分,是在相关知识节点上与作者交流探讨的过程,每个论点都在交流讨论中升华,正所谓理越辩越明。在这个过程中求同存异,并努力寻找书中漏洞,加以思辨强化。
·指点江山
指点江山,高屋建瓴,这一境界是将作者视为学生,站在另一高度或角度对全书进行点评,触类旁通,并将讨论阶段的内容进一步压缩,进而又形成从厚到薄的过程。
如何提高阅读效率
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如何挑选一本自己中意的书并快速的阅读完?在这个过程中选书和怎么读是关键。
关于选书一方面是明确自己的兴趣点,然后通过电商网站的数据推荐或兴趣圈子的朋友推荐,基本上能解决自己80%以上的选书需求。关于怎么读方面,可能每个人的阅读习惯和能力不同,但关于书中内容选读和合理分类阅读时间是大家都绕不开的,关于如何快速有效的阅读元素总结了几点供大家参考:
1)图书的价值也存在80:20理论,即80%的图书精华集中在20%的页码中,所以特定的时间集中阅读精华内容,比如早晨或临睡前;
2)注意保持阅读的连贯性,最好一次将一个主题内容阅读完,并在下次阅读时适当的回想,以便加深印象;
3)阅读前一定要先看目录,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开始,然后慢慢地扩展到其他章节;
4)好书一定要多看几遍,此外,读后感读书笔记等也都有助于提升阅读效果,与此同时,记得多与人交流分享,比如小编和我们家那位每周都有“对牛弹琴”读书交流。
附录:曾国藩读书规矩十二条
一、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二、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三、早起:黎明即起,醒后不沾恋;
四、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五、读史:念二十三史,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六、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七、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八、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九、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十、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之盛否;
十一、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十二、夜不出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