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场是一个高度创新的领域,各种新投资玩法层出不穷,比互联网行业更爱尝鲜,或许是因为没多少抄作业式的企业存在吧。
说到创新,这几天大家热议的话题莫过于基金中的基金,鸡中之鸡FOF。
这是一种高度延续了基金精挑细选分散组合思路的产品,将不同风险不同类型的很多只基金以特定的资产配置策略构建成一个组合,从而实现优中选优的效果。
就像是一支海军舰队,由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各司其职,有的负责火力打击,有的负责护航侦查,综合战斗力十分的爆表。
从性质上说,FOF跟存在了很久了混合型基金非常类似——事实上目前首批推出的5支FOF基本上都算是混合型——将债券、货币基金、股票等资产按不同的风险等级灵活组合。但FOF更有优势的地方在于,资产混合的基础源于大型基金公司自身积累的数据和人才,从理论上讲比一般混合基金更严谨。
比如我们来看嘉实旗下领航FOF的招募说明书,里面有这么一段话:
重点已经给大家标出来了,总结起来就是一句话,配置不是拍脑门,而是按照某种量化的数学模型来操作。
这样一来,大量的普通小白投资者可能不用再去学习复杂的量化投资技术,也不需要再从几千只基金里面辛苦挑选,也能享受到专业投资顾问级别的服务,真正实现了买完就不管,躺着就赚钱。
尤其是FOF的升级版本目标日期基金TDF,其资产组合是动态变化的,以设定好的日期为基础,越接近目标日期稳健类资产的比例就越重。
于是这样的特性被广泛用在养老金投资上,年轻时为你配置更多风险高收益也高的股票型基金,等你差不多退休了以为主的时候又基本转换到了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上。这一切操作不需要投资者自己动手,只要像无脑定投一样把定时把钱打进去就OK。
听上去简直一键养老有木有?大家感兴趣的话,我们之后可以详细聊一下这个玩意儿。
说回今天的主角FOF,看起来它的目的是在基金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散风险,构筑高度稳健高度安全的资产配置,那么有的小伙伴就要问了,这是不是意味着FOF无法获得很好的收益?
其实并不会,要解释清楚这个,我们首先来看看FOF的大致的结构组成。
我们可以粗略地把FOF分为3个部分:管理人、子基金和策略。
管理人存在内部和外部2种模式。内部管理人自然就是指基金公司自己的基金经理。而外部管理人则是某些销售渠道强势而产品不怎么样的机构,比如基金销售平台等,将FOF设计外包给基金公司,自己只管销售。这样一来基金经理就不是FOF发行者的自己人。
子基金同样也有2大种类,内部基金和外部基金。顾名思义,内部基金就是同一基金公司下的其它产品,外部基金则是其它公司的鸡。
其实,FOF的最大困扰和缺陷就在于双重收费,我们买FOF时要给一次管理费或者申赎费,FOF买其它基金时又要给一次,这样的费用累计下来可能会超过2%,简直可怕。因此,主流FOF通常是用自己基金公司内部的基金产品搭配组合,这样可以减免很多的费用。但只买自家的基金又会惹人吐槽说你们是不是内部关起门来搞小动作,所以也会适当购买别人家的基金进行平衡。
最后的策略依然是分为2种,被动和主动。我们知道基金本身就分为被动管理型和主动管理型,前者从不乱动,跟随市场大势端铁饭碗,后者时刻琢磨着怎样操作才能获得更高收益。
到这里我们就可以回答之前的问题了。如果FOF采用主动选择的策略从主动管理型基金中去筛选,那就是主动的主动,风骚得飞起的超收益+超风险级存在了。
相反,如果以被动管理型基金为主,配合自己的人自己的产品以及被动策略,就能实现很好的风险控制。而收益方面,从发达国家的FOF发展历史来看,比起单纯的基金还是有竞争力的。这也是目前市面上首批FOF的主流方向。
现代资产配置理论告诉我们,合理组合各类性质和风险等级的资产,可以提高既定风险水平下的收益,或者降低既定收益水平下的风险。FOF的出现,可以让专业机构代替我们去找到这个关键的“合理”,解决了普通投资者的一大难题。
但是,FOF在中国毕竟算是新兴事物,跃跃欲试想买的小伙伴,我倒建议不必太着急。
首先,刚才说了,这一批FOF以稳健为主,而关于纯稳健向的产品,我们还有货币基金和ETF可以选择。就像在金融市场发展更成熟的美国,货基、ETF和FOF也是三足鼎立的三大鸡王,彼此之间也是相互补充性质,谁也无法完全替代谁。所以投了货基或者做了定投ETF计划的小伙伴打可以放心继续
其次,稳健型FOF由于其资产配置的基本属性,出现短期暴涨暴跌的几率相对较小,因此不必过于担心错过了就上不了车。
最后,新产品没有业绩比较基准,很难说实际运作效果几何,加上市场上一向有把东西玩坏的风气,谁也不知道这个FOF会不会出现什么脑洞操作。不妨保持关注,等个一年半载之后再做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