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饭饭你好:我在实践上,看了一些极简主义和断舍离的文章,在“断”的方面有一定的进步。买东西不再求多求便宜,控制了物品的新增。
但在“舍”方面,我也非常想家里能“空无一物”一样的整洁,但当整理东西时,**总觉得这也会用到,那也会用到,一件都没扔出去,或者是能扔的很少。****而且家里小孩杂七杂八的东西也比较多,怎样才能让家里做到极简?
答:
其实还是「断」的问题,因为断不了所以舍不掉。内心有了决断,舍弃就会很简单。
在之前的文章中介绍过一些方法,比如:用箱子封存,3个月后还没有拿出来的东西就全部扔掉;模拟搬家或把全部东西铺在床上或地上,强制自己直面整理……很多人没有意识到,这些方法的本质,其实是在锻炼你的「决断力」。
通过一次次在物品上的决断练习,从小到大,会让我们在舍弃过程中的“害怕失去”和“可能用得上”的担心越来越少。
决断力的提升是一个过程,需要慢慢练习才能掌握。刚开始可能会有些辛苦,但是到后面舍弃自己不需要的物品,会变得很简单,而且很享受这种舍弃后带来的轻松感。
并且,不只是在舍弃物品上。
决断力的提升,还会让你在生活的其它方面的选择也变得简单,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犹豫和纠结。很践行极简生活的朋友,都是因为感受到这种轻松,才喜欢上这种生活方式。
说到这里,有没有让你对「决断力」这个概念更重视呢?
可能你还是觉得有些抽象,不知道怎么理解,没关系,接着看。
我所理解的不一样的断舍离
「断舍离」这个概念在山下英书中,断指的是断绝增加不需要的物品。
而我理解的断舍离,断还有一层更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精神上变得更具有决断力。
内心有了决断,舍弃就会变成很轻松和自然的行为。而享受到舍弃后带来的轻松舒适后,离(脱离执念)的状态也会更容易保持。
许多微信上与我交流的读者,都是在「断」这件事上难以做到。
为什么难?
真的是把一个物品扔到垃圾桶里这个动作很难吗?不是的,常常是那个物品背后代表的「某种精神需要」难以舍弃。
比如最常阻挠我们丢弃的理由:“以后可能会用到。”这背后的需求可能是「安全感」,担心没有就会很麻烦(哪怕这种可能性很小)。
再比如,积灰了很久的烤箱和咖啡机,占地方却不扔。那背后「断」不了的精神需求应该是对精致生活的期待和偶尔朋友来家里可以Show一下的小小虚荣心。
发现没?看见了那个真正「断」不了的需求之后,辨别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就会更简单,我们的决断力和看见生活本质的能力也会更强。
记得我以前会装很多酷炫的App,即使没怎么用,换新手机的时候还一定要一个个下载和重复繁琐的登录,为的就是有机会在朋友面前用到,可以显得我很“Geek”。
但意识到这个需求后我马上发现,在朋友面前装Geek的时刻根本没发生过好嘛!既然达不到我的目的,这么费劲就毫无意义,删掉这些App也就变得顺其自然了。
不断地审视,你会发现很多类似这样“觉醒”时刻,精神上想清楚了,舍弃就都变得简单了。
写在最后:
今天聊的是「决断力」的话题,但其实更底层的还是「审视」自己生活的习惯。
正如前段时间朋友引用苏格拉底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每次听都觉得好有道理,但真的做到并不容易。
因为审视意味着不断让自己陷入深深的自我怀疑之中,并且常常伴随着很多探索、拷问、挣扎......有时候甚至是长久的绝望,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总说,成长一定是痛的。
我常会陷入这种自我怀疑中,虽然痛苦,但这也成为了改变和变好的动力。那种不断发现并实现更好的自我的过程,充满了愉悦和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