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读时,我读的是《脂砚斋评石头记》这个版本,但是我更喜欢《红楼梦》这个名字,所以凡事提到书名,我均以红楼二字代替。
在我看来红楼的故事,皆因那颗通灵的顽石,没有他便没有这个故事流传下来。故有“借通灵之说”。
不过这里还是有一个争议,就是通灵顽石、神瑛侍者和贾宝玉三者的关系。目前有两种解读:
1.通灵顽石幻化人形成仙即神瑛侍者,神瑛侍者下世为凡人贾宝玉,也就是他们三个是一体的。
2.通灵顽石仅是通灵宝玉,仙界神瑛侍者下世为凡人贾宝玉,出生时口中衔玉即通灵宝玉,通灵宝玉因通灵而有人性,相当于跟随宝玉(即神瑛侍者)历劫了一切,之后归位青埂峰,并以傍观者的角度记录下他经历的种种。至于这通灵宝玉和神瑛侍者如何分离?各自又何时归位?就成了永远的谜。
我赞同第二个观点。
第一回中,顽石自经锻炼后,灵性已通,听到茫茫大士、渺渺真人谈论神仙幻化、荣华富贵之事,这顽石却被打动了凡心,而没有被神仙幻化吸引,可见是个没什么出息的石头,我们听到的神话故事不都是万物生灵都争取修炼成仙吗?比如白娘子。
这顽石凡心已动,便要求大士、真人带他下凡,他自称“质虽粗蠢,性却稍通”,这里我理解为他质蠢故不会成仙幻化人形,性通即通人性,有正常凡人的心灵感受。
对于神瑛侍者和绛珠草的这段公案,是没有异议的,神瑛侍者在仙界对绛珠草有灌溉之恩,绛珠草便跟随神瑛侍者下凡用一生得眼泪来还。大士、真人便把那颗经幻术幻化成一块宝玉的顽石夹带其中,算是圆了顽石的一个愿望。如此历劫一番,后扔归位青埂峰记录下这一切,被空空道人抄去,流传世间。
想那曹雪芹在写此开篇时,不知费了多少苦心。一腔愁肠只想抒发而出,又不能据实记录,幸有满腹才情,有隐真假借之能,方成此文。仿佛看到他:
呕心沥血只为一把辛酸泪,半生潦倒只抒女儿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