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我们常被自己固有的心智模式所套住,像爱因斯坦说的:“永远在做同一件事情,却一直希望得到不同的结果,徒劳无功。” 换句话说,你的心智模式怎样,你的人生就是怎样。 很多时候我们受困于心智模式,时刻被这一魔障牵制操纵而浑然不知。
心智模式是一套定式思维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深植我们心中关于我们自己、别人及周围世界每个层面的假设、形象和故事,即我们怎样看待自己、怎样看待他人、怎样看待世界、怎样看待环境、怎样看待人生。心智模式像我们潜意识中的“心灵版图”,以观念、价值、信念、习惯、规条、成见的形式存在于我们大脑中,并通过描述(认知)、解释(归因)、预测(行动)三类关键活动来发挥其作用。
心智模式这一隐藏在我们思考背后的自动程序和强大机制影响我们对世界是如何运作的认知和诠释,但我们通常不易察觉自己的心智模式,以及它对行为的影响。而且心智模式具有自我增强的特点,根深蒂固难以改变。
换句话说,心智模式是我们在思考、行动和表达时暗中遵循却又没有意识到的那个套路,管理大师彼得·圣吉非常推崇“心智模式”的概念,在他的《第五项修炼》中立章论述。
影响心智模式的四大顽石
改善心智模式意味着改变心中对周遭世界如何运行的既有认知,甚至要在自我否定中建立一套自己并不习惯的程序,是一场身心灵的痛苦转变。只有清醒认识到藏于心智模式中的强大顽石才能真正跳出原有牢笼,否则很难真正实现解套:
1、不是我的错(归罪于外)
出现问题,永远找别人的责任,甚至抱有一种“受害者心态”。比如有的人离婚再婚后仍然不幸福,总说自己遇人不淑而不去思考自己在亲密关系中存在什么问题,殊不知他在一段婚姻中没有意识到的自己的问题会延续到下一段婚姻。
2、习惯成自然(墨守成规)
惯性的力量是巨大的,理所当然的信念背后是不想打破长久以来的安全“舒适区”。而当一个人坚持这一信念时,是会看不到听不见不符合这套信念的东西的。想当年马云做“中国黄页”时就有人说他是骗子,因为他们压根不相信有“互联网”这个东西。
3、局限性思考(以偏概全)
我们的大脑也会“断章取义”,把部分当全貌,把不完整的推论当成整体事实,用单向、片面甚至带有偏见的观点指导我们的行为而不自知。这种见树不见林的臆断不啻一孔之见、以管窥天。
4、贪嗔痴慢疑(心态不正)
佛家讲的修行人要清除的“五毒心”贪(欲望的奴隶)、嗔(生气和愤怒)、痴(不明事理)、慢(傲慢,看不起别人)、疑(怀疑否定一切)也是影响我们心智健康的负能量。这些不良心态直接影响我们看问题的角度和结论。
改善心智模式的四项修炼
彼得·圣吉指出,改善心智模式的过程,从本质上是把镜子转向自己,试着看清楚自己的思考与行为如何形成,并尝试以“新眼睛”获得新的信息、以新的方式对其进行解读、思考和决策。本质上这是一个自省、学习、创新和自我变革的过程:
1、察觉、检视
觉察是改变的前提。放慢我们的思考过程,让我们内在隐而不见的假设、规则、成见等“浮现”出来,以便警觉到自己的心智模式是如何形成以及如何影响到我们的想法、行动。
2、学习、更新
获取新的信息,开阔视野,拓宽“观察框架”,更新“思考路径”;借鉴新观念,形成新习惯,修正自己的“价值导向”;经历新环境,去不同地方旅行,让新颖、鲜活和丰富多样的体验不断冲刷、冲击、甚至冲破我们固化的心智模式。
3、探寻、反思
探询是关于公开分享自己观点并且了解对方假设的对话。要反思我们如何跟别人进行面对面的互动,特别是处理复杂与冲突问题。缺乏反思训练的人往往很难听清别人到底在说些什么。相反,他们听的是他们期望别人说的东西。他们不能容忍对事件的多种诠释,因为他们常常只“看见”自己的诠释。
4、接纳、换位
不轻易评判和否定与自己既有价值和规条不同甚至冲突的各种人、事、物,不偏执自己的信念,用多棱镜看世界,试着探寻背后的深层次根源,分析各种因素的交互影响,尊重他人的感受,体验他人的处境,引发新的思考。
改变人生从认知你的“心智模式”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