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怡帆
1
从下决心开始写文章开始,每周能写四到五篇左右,投稿之后没有任何回响。
一种很久没有体验过的,自找的,挫败感。
渐渐领悟到,写文章跟写日记不一样。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它是一个产品,在阐述自己观点,讲述所知故事的时候,要考虑读者的感受,要迎合读者的需求,激发读者的共鸣。而不是自己情感的宣泄和经历的流水账。
做不到这一点,写在多也徒劳。
2
学了这么多年经济学,考了这么多证书。后遗症就是碰到事情,总喜欢掂量成本,权衡得失。
就成本而言,写作是用最小的成本,撬动较大的利益,带来极大的改变。
就得失而言,坚持码字一年,最糟糕的事情无非就是没被市场认可。即便这样,一年的持续输出,会逼迫我去读大量的书,学习大量的知识,进行高强度的逻辑思考。这样算来,得总归超过失。
虽然如此掂量权衡了一遍,但内心忍不住鄙视自己的功利。
主要还是觉得自己的觉悟太低,上不了台面。想来也无所谓,矫情这种毛病,一旦被生活一个巴掌下去治好了,想再长回去也不容易。
3
站在利益的角度分析了为什么要开始写作并且笃定信心坚持写作。接下来把自己的源动力也抖搂出来看一下。
源动力很直接。写作的时候,是自己能战胜拖延症的时候。这是多大的荣耀感啊。
要知道,我是一个时时刻刻会被自己拖延症困扰的人。一天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总是在对未来的美好期许和对过去的沉痛反思中来回切换模式,马上开始做这个念头经常刚冒头就被掐死,很无奈。
年初的时候开始写自己的经历,上午打开电脑之后就一直写,写了七个小时,不吃饭不喝水不上厕所,最神奇的是居然可以视手机为无物!
回顾我走过的岁月,这种经历,极其稀少。
这大概是真爱了吧。
这一路走到现在,突然发现有件事能让自己完全沉浸到里面,这种感觉,很奇妙,似乎是件不得了的事。
4
怕自己脑袋一热,过后就忘。我用了两招逼自己上了写作这条船。
一招是买了一个网络直播教授写作赚钱的课程。钱不多,但对于极其抠门的我而言,花出去的钱,没吃到嘴里,没穿到身上,那就一定得变现。(理解一下一个沉迷成本的人的脑回路)
第二招是在简书立了一个类似军令状的文章。把自己家底和野心都端出来供起来。这招极其狠毒。因为我这么好面子的人,不可能容忍自己啪啪打自己的脸。
以上两招一出,我就基本上没有回头路了。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当年欠下过得梦想债,正好借此还一笔。
虽然我现在再也写不出纯情小说,再也无法某个角度仰望天空,再也不能用富丽堂皇的词汇写一些自我陶醉的文字,但当年做过的梦,想过的未来,还能记得。
在快要而立之年,在这样一个契机之下,做一些努力和尝试,即便知道依旧会有自找的挫败感,但依然坚定的写下去,我想,这也许是我身上尚存的少年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