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傅先生的翻译是:
子贡请教怎样走上人生正途。
孔子说:工人想要做好他的工作,一定要先磨砺ta的器具。你住在一个国家,要侍奉大夫之中贤良卓越的,并且要结交士人之中努力行仁的。
小时候看小人书,说岳飞小时候家里很穷,没有钱买笔墨纸砚,他的母亲呢,就捡来树枝给他当作毛笔,找来沙子给他当作纸,他就在上面练习写字,写好了之后,嗳,一抹,又是一张白纸,又来写。也不耽误岳飞成为一员历史上的名将啊。
后来看的东西多了,才知道凿壁偷光啊、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啊等等这些,都是响当当的故事。
最厉害就是共产党从建党开始到现在所经历的一系列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的战役,都是典型的以弱胜强的例子啊,近在咫尺,震撼千秋啊!
这样想来,许多事,并不是需要条件都具备了才去做,反而那些条件比较好,像工具啊、家庭条件啊这些都比较好,甚至比较优越的人倒不一定会做成什么。
这是一层意思。
但是回头再仔细看看整句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这个话说得很清楚,但是往往被忽略了,被断句取义了。注意哦:欲善其事的人是谁呢?是‘工’啊。
粗浅的理解就是,你是一个成手,用现在的标准来说你至少是获得某个行业的中级职称了,而不是初学者,更不是门外汉呐。这时候你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举个相反的例子:你说你想学驾驶,考驾照,那你看到这句话了,那好了,买辆跑车吧,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对不对,还特别强调‘必’,理直气壮,当然买好车,或是借好车来开。你看看谁敢借给你?哪个驾校里面供初学者练车用的车是豪车?一样的道理。
所以,好多话、好多道理,说起来好像都会说,也好像老早就知道,再有人给你讲就有一点不耐烦,听不进去,或是一听一看,就说:哦,这个我早就知道。其实未必吧?!甚至搞不好还把原来的意思弄反了,背道而驰了,到头来还以盲导盲,告诉别人:那些都是骗人的,千万不要相信喏,我都给害惨了。这不是笑话吗,只不过是害人害己的悲喜剧了。
等你掌握了所从事行业的基本功了,技能较为熟练了,对这一行里面的规则、理论、核心有相当程度的理解和把握了,这个时候,你想提高做事的效率跟质量,就可以考虑选择利器了。
这里也引用庖丁解牛这个典故。庖丁能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绝非一日之功啊。而且达到被解的牛还不知道自己发生什么,他都已经解完毕了。这技艺简直是出神入化啦。那庖丁一开始学习解牛的时候,如果以解牛的效果来衡量的话,钝刀、快刀对他来说差别不会很大,搞不好,恐怕会因为不会使刀,还会伤到自己,反而不如用钝刀子更安全。他一定是慢慢了解掌握牛的骨骼、骨骼之间的结构关系、肌肉、筋腱这些的连接和运动关系等等,一边实践一边了解一边总结,如此往复,从眼中有牛心中无牛,到眼中有牛心中也有牛,再到眼中无牛心中有牛,最后恐怕是牛、我合一了,再到最后恐怕会我、牛两相忘了,为什么?知道说牛也是生命啊,你为了生存去杀它,这何止是不义啊,简直是造业啊,对不对?说不定哪天幡然醒悟,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了。
这是第二层意思。
在武侠小说、在现实生活中都曾经看到这样的情形。一个真正的武学大师,ta可以拈叶伤人,随便什么都可以作为最厉害的武器;而那些真正的好的老师教小孩子写字啊,武术啊,ta随便捡个树枝、破塑料管之类的东西,在一般人看来毫无用处,根本算不上什么工具的东西,运用起来也是一丝不苟、气势磅礴、中规中矩。
这说明什么?说明工具是一个符号,是用来表达你的技艺的,当你达到某个境界的时候,它实在是不那么重要了,有就可以了,至于说如何锋利、如何贵重,质地如何,几斤几两都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是第三层意思。
其实,这世界上什么最厉害?是武器吗?是工具吗?是人的思想。思想是利器,是大器,是国之利器。思想指导行动,行动可见,而思想看不到。
所以,无形驭有形,无形胜有形。你看看那些从古流传到今天还在的是什么?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不是说物质财富不重要,但是它没有精神财富更久远,它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
这个要说起来就不知道要说多久,也不知道该从何说起了。莫如不说。
这是第四层意思。
归结到一句话:无论你‘工’或是未‘工’,欲善其事的话,还是磨砺自己的思想吧,磨砺自己的思想是一以贯之的事情,贯彻到整个生命的全部,或是贯彻到每一个现在,当下,这个没有先后,始终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