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再去回味那些经典,才发现是精髓所在!
在翻阅《简爱》的过程中,多次有读不下去的感觉,故事情节太过于曲折,在作者笔下,我并不喜欢简爱的人物形象,但是我同情她的遭遇,了解她的善良。被可恶的姨妈抛弃在福利院,生活和事业屡遭不幸,包括爱情,但是正如“野百合也有春天”。因为她对信仰的执着就像阳光必将普照大地,只是缺少时间的考恒罢了,她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值得去赞扬,因为最后我看到了她的幸福,结局让我很满足和也很留念。
再回首《活着》这部小说,余华把福贵的一生写的很凄惨,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同时,也书写了一个家庭的潮起潮落,道尽了这人间的世道沧桑,福贵的最后“生活过得像和尚”,的确,每到刚刚看到一丝曙光出现时,一次厄运就随之而来,先失母,再失子,又失女失妻,最后失孙(外孙)失婿,情节跌宕起伏,唯一留下的牛,最后还是那么凄惨的独伴时光。
初读完这本书,呆走在床上愣神,有种说不出的感觉,不像当初读《骆驼祥子》,情绪激烈、悲愤,可惜福贵不是祥子,不然祥子又怎会变得行尸走肉,小福子又怎会离开?
这人间有多少凄凉悲惨之事,能仅凭一言说尽,又有多少美好结局让人患得患失,不读,就不懂,也便不惑,更和谈所获。
2、贯穿历史,他们更是不一样的“风采”和精髓!
韩信放弃了尊严,忍受胯下之辱,成就了大丈夫能屈能伸的美誉。范蠡放弃了令人羡慕的荣华富贵,才有了携佳侣。
陶渊明放弃了七品大印,才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传世佳句,还有“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诗篇。
李白的壮志亦来之不易,不然怎会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诗人刘禹锡的“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回想上下五千多年的文化历史,传古至今,因为是经典,是传奇,所以都不曾被丢弃,他们所蕴藏着巨大的“财富”让世人皆知。
越读,越懂,越懂,越觉得是精髓,近于身且谨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