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固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这是司马迁对生命的理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的忠勇;人是为了活着本事而活着的,这是四年前我初读《活着》的感悟,而如今的我,再次品读这部作品又是另一番风景。
这是我接触到的第一部文学作品,并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余华以朴素的语言叙述了福贵悲惨的一生,他的人生经历了太多,有纨绔子弟的潇洒,也有输尽家产的没落,身边的亲人一个个死去,他承受了太多的悲痛,可是他依然坚强的活了下来,依然友好的对待世界,没有一句抱怨。
余华写出了人对苦难的承受能力,对世界乐观的态度,以及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的,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情所活着的道理,可是我再次品读所感悟到的还有与亲人生活在一起的温馨。
书是一面镜子,人只能在书里看到自己的内心。现在的我已经是个大学生了,首次离开父母独自生活在离家近千公里的陌生城市。身份,年龄以及空间的不同改变了我的内心,也改变了我对这部作品的理解。此时我更关注福贵和他的家人一同生活的幸福画面,他的一生是悲惨的,同样也是幸福的,有爱着他的父母,也有像家珍这样好的女人照顾、陪伴他,更有几个孩子给他带来欢乐,在我看来人活着最重要的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生活。人活一辈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对得起身边的亲人就好。
在来到大学之前,父亲和他一个朋友的对话让我感受颇深,当谈及我毕业以后的发展时,父亲说,能留在大城市里当然很好,不过回到家里也不错,好歹一家人在一起。就像福贵所说的,做人还是平常点好,争这个争那个,争来争去赔了自己的性命。
全书最让我感动的就是送走凤霞后几个月,凤霞回来时福贵说的:“就是全家都饿死也不送凤霞回去”。是啊,就算日子再哭,再累,只要一家人生活在一起,日子就是甜的。
人是为了活着本生而活着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为了出现在我们生命中那些重要的人而活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