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小时候的梦想是什么呢?是成为科学家,芭蕾舞者,还是做一个医生?
在还是小朋友的时候,好像我们从不怀疑自己的梦想,可是随着年龄的长大,我们渐渐丢失了梦想,也丢失也对梦想的憧憬和动力。
《做个小孩》这本书教我们重拾孩提时代的品质,在生活中玩得尽兴。
勇敢说“不”
生活中你有没有这样一些时刻?
有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约你周末一起晚饭,但你其实只想在家好好放松一下。
同事向你求助,让你周末给他的项目搭把手,但你其实自己的工作很满,周末只想好好放松。
面对这些时刻,你会出于礼貌,或者不知道如何拒绝他人而答应对方吗?还是会勇敢说不,遵从自己内心的选择?
可能很多人会为此纠结,或者违心地选择前者。
但如果是小孩子,他一定会直白说不,不喜欢就不勉强自己。
哈佛大学曾经对1000多人进行了3年的追踪调查,结果发现:学会合理拒绝能减少90%以上的麻烦,避免时间和精力的浪费。
如果由于情面而不拒绝他人,只能使我们无法满足自己的心愿,没有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陪伴想陪伴的人。
对别人有求必应,意味着对自己的极度消耗。
正如毕淑敏所说,如果我们始终不拒绝,我们就不会伤害别人,但是我们伤害了一个跟自己更亲密的人,那就是我们自己。
不想活得太累,对于你内心想拒绝的事,就要敢于说不。
活得真实
人生会被很多事情困扰,真正的强大,是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
活得真实就是学会去感受自己的情绪,接纳情绪并释怀,诚实地面对自己的感受,活出真性情。
也许有人担心,保持真实会有一些朋友慢慢淡出我们的生活,但那又有什么关系,跟能接受真实的自己的朋友在一起就可以了。
如何跟自己重建情感呢?
第1步是觉察自己在各种情境下的情绪,不管是开心惊喜还是嫉妒暴躁,都诚实地面对他们。
第2步,在生活中留意观察你何时会压抑自己的真情实感。想办法诚实大方地向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
真实会让我们更加坦荡,内心充满力量。
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是变得强大的开端。
不要过度思考
我们的很多苦恼,其实是源于自己对他人话语的过分解读和揣测。
举个例子,你是不是有时候看邮件或者微信消息的时候,会觉得对方语气不好,从而心生怒气?
但其实信息本身并没有语气,它跟我们阅读时的心境有很大的关系。
事情往往越想越严重,越想越可怕。因为当你过度思考之后,你所想的已经不再是当初的现实,而是自己的想象,它已经膨胀为最初现实的好多倍。
心理学家张德芬曾被邀请做一次婚姻讲座,那时她的婚姻恰巧出了问题。
她焦虑到彻夜失眠,担心读者对自己失望,害怕学员当场嘲讽她等等。
然而事实是讲座当天没有一位学员质疑她,大家只是关心她后面是否还会继续出书。
与其过度思考,我们不如学习如何应对当下,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像小孩一样少思寡虑。
如果很难做到,可以试着做以下练习。
不管当下在发生什么,都学着对自己说没关系,然后去应对它。
问自己2个问题,对这件事我能做什么?对这件事我能改变什么?
如果这两个问题的回答有一个或两个都是否定的,那么就没有必要再纠结这件事。
太在意外界的看法,只会让自己摇摆不定,聚焦自己想要的,才能让自己活得自在。
愿我们都像小孩一样,在生活这座大型游乐场中玩得尽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