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要留痕,三月一共读了二十几本书,认真做了长篇读书笔记的有六本,还有几本觉得实在是一般,也不打算记住,忘了最好。还剩下十本,虽说没有大面积触动心灵,好的坏的,都没有,但是多多少少还有所得,所以简单记录几笔,还能借此统计一下自己读书的整体情况,从侧面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
整体来说三月读书的口味偏淡,读的大多是随笔,就算是小说还是日系的偏多,说来还是喜欢轻松阅读,不费脑子,近来懒得思考,以情感体验为主,希望下月来几本硬书啃啃,轻重搭配,取得一个相对的平衡。
《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李开复
这是李开复身患癌症后对生活和生命有所感悟后写成的书。是月初读的书,现在脑子印象深刻的内容有三点:
①幸福的秘诀是——生活、事业、家庭要平衡,偏重任何一方造成的不平衡,会形成不好的结果,也许短期不会察觉,常年累计,必会影响幸福和快乐。要倾听内心的声音,要看见老天给你发出的讯号,在生活发生巨变之前,其实已经有敲过的警钟。
②这本书不同以往,少了许多事业方面的励志,多了很多家庭的温情。李开复先生花了很多笔墨抒写与父母亲、妻子女儿、姐姐姐夫之间的情感,读来令我感动。
③星云大师对李开复先生说的几句话:
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存在的价值。就像一座生态完整的森林里,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共存的,也是从人心产生的分别。如果没有邪恶,怎能彰显善的光芒?如果没有自私的狭隘,也无法看到慷慨无私的伟大。所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一个人倘若一心除恶,表示他看到的都是恶。如果一心行善,尤其是发自本心地行善,而不是想要借着行善来博取名声,才能导正社会,对社会产生正面的效益。”
“人生难得,人生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要改变世界,能把自己做好就很不容易了。”
《玩儿》于谦
著名相生演员,捧哏奇才于谦先生一部关于“玩学”的书。玩到了极致也是学问和艺术。养鸽子,训鹰都有门道。涨姿势,长见识。延伸阅读:引出了一位大师王世襄,他使井市的“雕虫小技”登上了“大雅之堂”,他不但能玩,也能写,他玩物并研物,他玩出了文化,玩出了一门“世纪绝学”,他被称为“京城第一玩家”。王大师的两本书,《明代鸽经清宫鸽谱》和《锦灰堆》有机会一读。
《大叔》马家辉
香港专栏作家,50岁的马家辉随笔集,有几个篇章还比较喜欢:专栏卅年:写出城市的气味,你的城,我的城;不要法拉利,只要保时捷;蒋家菜的八宝鸭。借以一窥老文青的文艺生活和香港文化。
《花花果果枝枝蔓蔓:南方草木志》桥东里
漂亮的一本书,有情趣,有意思。但是可怜我,认识的草木太少。我还是没事再翻翻《本草纲目》吧。夹竹桃、 凤仙花 、鸡蛋花、 茉莉、 豆捻 、朱瑾 、八角 、雷公根 、三角梅 、醡浆草 、木棉 、石榴 、荔枝、 龙眼 、甘蔗 、蒲桃 、木瓜 、柚子 、杨桃 、扁桃 、芒果 、黄皮 、佘甘子 、菠萝蜜 、构树 、刺桐 、榕树 、马蹄 、魔芋 。
《我的母亲手记》 [日] 井上靖
这是因为黎戈的读书笔记我才读的书,养老这个话题也是我近期比较关注的话题,一方面是因为爷爷姥姥都已经老去,父母们正在赡养老人的路上,另一方面因为参加了周末的义工活动,接触了很多老人。老是我们生命里一个部分,我想要多思考。正如书衣上的那句话:我们只有到了父母那个年纪,才能懂得他们的为难和爱。
黎戈的书评写的实在是好,所以我不管篇幅的长短,就把她关于本书的书评附在这里(完了这次篇幅又会有点长了):
我《我的母亲手记》(注意,我谈论的是小说,不是同名电影),井上靖写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从生病到死亡的一段历程。它的好,是被它的“不好”养着的。
它的“不好”之一:角色不鲜亮——这个妈妈并不可爱,年轻时那点桀骜或许算是个性,老年痴呆以后,这个时不时短路的脑子,搭上偏执的个性,混合成一个混乱难缠的老太太。井上靖的可贵,恰恰就在于:他没有就势利用这个母亲的负面色彩,这个负空间,来成就自己的温情,孝心,令人生痛,生怜。没有,他只是后退了一步,冷眼抱臂旁观,不是母爱的视角,而是生命的视角,对母亲做了一个朴素的田野观察,然后,提交报告。书的最后,这个褊急夹生的老太太,突然变得乖巧温驯,绝非心灵鸡汤式的与生活和解,而是:她的生命火焰渐渐熄灭,能量耗尽了。就是这处,把我读哭了。
井上靖的父亲是个军医,工作需要不断迁移,所以将井上靖托付给了老家的阿绣奶奶,在多山偏僻的伊豆半岛,井上靖野生野长成了一个独立少年,父亲晚年退守田园,靠微博的退休金为生,几乎与世隔绝。井上靖不愿重蹈父亲无欲退守的人生,他积极进取,所到之处,都是人群中的活跃分子。他与父母的疏离,在书里也很明显。这书其实是由四篇连缀而成,在这个过程里,母亲脑海里的橡皮擦,继续前行,而井上靖本人,也在日渐衰老,他渐渐读出,自己血脉中竭力回避的遗传因子,也开始补课,不是从亲情的维度,而是从“众生皆苦”这个生命同源的维度,理解了父母。
“不好”之二,这书的文笔并不精灿,无非是兄妹几个轮流照顾痴呆老母,每天都制造出扑面而来的重重麻烦,磨蚀着众人的耐心;如果你指望拿着个勾线笔,勾出一步三叹的格言警句,只怕要无功而返。而这文字的松絮平淡,恰恰通过一种无聊的趣味,经营出了接近生活的质感。长年照顾母亲的大妹妹志贺子说:“如果她只是给人无常之感,那该多好啊。这么说吧,只要一个礼拜,不不,三天也好,你和她生活在一起三天,就没力气去发什么无常啊虚无之类的感慨了”。
每天说着废话,吃垃圾食品,浏览碎片信息,做无聊之事,遣有涯之生……这不正是我们日日与之贴面的生活么?如此,偶尔一两个发光的时刻,才分外可贵。就像荒漠中的绿洲:大片绵延的荒土,沉默的重复着它们自己,全无视觉重心,这时的一棵树才成了天堂。试想如果把生命提纯,做个蒙太奇跳接。剔除一切芜杂,对话如语录般字字珠玑,这精华素一样的生命多么失真。而井上靖,几近成功的逼近了生活本身,那无序状的灰败不是文本的灰败,而是生命自带的灰败。井上靖没有为了成全文学的美,而错失人生的本色。
《一切中将远去》[日]山本文绪
我比较喜欢的日本女作家山本文绪的短篇小说集,读完,还是觉得喜欢她的随笔。但是本书做的实在是漂亮,读完也有身心放松和愉悦的感受。
《在书中小站片刻》绿茶
爱书人写的书。可能由于本书作者毕竟曾经是编辑为职,所以文笔不能吸引我。想来爱书之人所书之书还是喜欢黎戈,对脾气对口味,大爱黎戈。但也有所得:比如作者去过“中国民间古籍第一藏书家”韦力的书阁——“芷蘭齋”(由相邻的两套房组成,合着有600多平米,书架间留不足一米的过道,过道上散堆着一些没来得及上架的书)
比如韦力讲的收藏古书的故事和意义。他讲起了《施顾注苏诗》的故事:“我买下这部书的主要原因,是着迷于其中传承的历史。这是中国书史上最有名的书之一,刻于嘉定六年(1213 年),是流传至今最早的苏东坡诗集刻本。书里有历代藏书大家的收藏印,是一本大家到大家流传有序的古书。直至传到清代大藏书家翁方纲手里,他在每年农历十二月十九日苏东坡生日这一天,广邀书友到家里共祭这部书,称为“祭书会”。此后,这部书的历任主人都把这一仪式效仿下来,直到民国藏书家罗振玉。也因为“祭书会”的缘故,这部书也是书跋最多的书之一。”
《风花》[日] 川上弘美
借用黎戈的语言,这本书是松絮平淡的轻小说。日本年轻的家庭主妇野百合,得知丈夫外遇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结果超级平淡,一点也不狗血哟。感觉日本女人好温柔,好礼貌呀。想起我看过的日本电影《情书》一样,直到后半部分情感才稍微变得浓烈起来一些,尽管这样,我还是感动的滴下了几点泪滴。是平淡的有点无聊却又不乏生活质感的女性成长小说。
《且听风吟》[日] 村上春树
这本书是村上大叔迈向文坛的处女座,网友说台版赖明珠译的《聽風的歌》比较好。但是只看书名《且听风吟》要比《听风的歌》来的妙,有机会读读看。本来想写一个“半夜伏在厨房桌上写成的青春小说”的特辑,把村上的另外两书《1973年的弹子球》和《寻羊冒险记》一起读完写进来,结果因为最近这种轻小说读的有点多,实在想换换口味。那就等以后再说喽。
《林少华看村上:村上文学35年》
这本书有点厚度(500多页,40多万字呢),又有点新,2015年12月1日出版。是国内知名译者林少华写的关于村上文学的书评集。几乎涵盖了村上春树所有的长篇小说、短篇小说、随笔集、旅游文学(除翻译小说)的一部大书。其实除了书评还有点传记的成份,把村上的文学和人生联系在了一起,是了解村上文学不可多得的一本好书。
另五篇长篇笔记,可以从“文集”中去寻找,书名如下
《托尔斯泰与紫摇椅》[美]妮娜·桑科维奇 (Nina Sankovitch)
《生命中最简单又最困难的事》[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无声告白》[美] 伍绮诗
《邮差总按两遍铃》[美] 詹姆斯·M.凯恩 / 主万 译
《借山而居》冬子
《洛丽塔》纳博科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