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提到莫言,笔者都想用9个字来形容:好惨一诺贝尔奖得主。
在没有拿诺贝尔文学奖之前,莫言本来名声并不差,毕竟光是茅盾文学奖他就拿了两次。圈内的好友也都挺支持他的,写了《活着》的余华甚至表示:90%茅盾文学奖的作品都比不上莫言最差的一部。
拿下诺贝尔文学奖之后,莫言的名声基本上就“臭”了。大家似乎忘记了《红高粱》中的九儿有多正能量,也忘记了莫言的每一部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那么坚强。一顶迎合西方的帽子这么一扣,就扣了多年。
大家理性地思考一下,当年他拿茅盾文学奖的时候怎么没人这么说他。所以,认真分析一下就明白了,错的并不是莫言,错的是诺贝尔组委会那篇颁奖词。
那篇颁奖词笔者就不贴出来,因为内容确实令人生气得很。确实,小说中写到了很多现实问题,这其实就是欲扬先抑的写法,用一些人的无知来衬托主人公的坚强。就如同《红高粱》一样,最后基本上所有人都被主人公感动,觉醒了。本是非常正能量的作品,但在颁奖词中,组委会只看到暗的一面,不断强调莫言小说说出了我们从前的很多不好。这不是断章取义,是什么?
对此,我国知名作家阎连科说了句大实话,他表示:诺贝尔文学奖给予莫言的授奖词是历来最不恰切的。言下之意,大家都明白。
骂了就骂了吧,哪个作家没被读者骂过。一个作品写出来,人家买了,读了,人家就有权利说你写得不好。一个成熟的作家,必须有这样心理素质承认这些。所以,对于所有骂莫言的人,笔者十分欣赏和尊重。但是,近日看到一个视频,却让笔者实在是不知说什么好。
近几年有个挺火的真人秀节目,名叫《圆桌派》,经常会请一些文化名人来聊天。这一期节目中,他们请到了知名作家马家辉。说起来,马先生也是颇有名气的,他写作风格犀利,粉丝众多。在节目中,他提到自己本来入围了某文学大奖,奖金是100万元,但是最后并没有拿到。
本来他挺遗憾的,因为他觉得这个奖挺有分量,评奖嘉宾又是莫言等几位挺有实力的大作家。但是事后,他看了颁奖礼之后,就觉得不遗憾了。他在节目中表示:幸亏没得那100万奖金的文学奖,颁奖嘉宾莫言穿太土。说这个话的同时,他用作家式的语言形容了一下莫言当时的穿着:
这段话全是出自马先生之口,笔者没有加入自己的话。不知大家看到这番话后,是否和笔者一样瞪目。说完这段话后,马先生想引用苏轼的千古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来说可能莫言觉得自己腹有诗书,不需要在意穿着。可惜,马先生只说到“腹有”二字时,便背不下去了,坐在一旁的主持人只好给他把话接了。一个连“腹有诗书气自华”这7个字都背不完整的作家,来质疑莫言,质疑的不是文学作品,而是他的穿着,真的有理吗?
首先,莫言的穿着是否得体的问题。其实莫言的这种打扮,并不只是他一人如此,放眼我们当代的老作家们,很多都是如此随意的。余华长期穿T恤参加讲座;贾平凹偶尔穿西装,但很少打领带;当年路遥就更是可爱,有时候胡子都不刮。都是搞文学的,没有人会觉得他们这样有何不妥。
其次,多年来老师就一直告诉我们不要以貌取人。这个貌不只是长相,也包括了衣着。苏轼“腹有诗书气自华”前面还有一句诗,叫:粗缯大布裹生涯。马先生作为一个作家,自己没有这样的人生境界没什么,但却因此去质疑别人,显然不占理。
再次,土与不土其实是见仁见智的问题。裤子别着一把钥匙的穿着,在上了年纪的男士群体里,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这是很接地气的,只是不知道为何这种习惯就不对了。
说了这么多,笔者想表达的观点,其实很简单:评价一个作家,每个人都可以挑他作品的毛病。但是评价一个作家,马家辉非要说人家穿衣服多土,就多少有些失了自己的身份了。马先生把作家们当走红毯的流量明星来看,但人家自己未必这样想,所以你说这么这么多不过是一场笑话罢了。一己之言,欢迎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