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L终于炒砸了,在将近一年多的病毒式营销轰炸之后。
不久前,网上传出YSL即将发行2016圣诞限量版星辰口红的消息,立刻被刷爆了微博和朋友圈。“爱她就送她YSL星辰”,“有什么问题是一支YSL不能解决的呢,如果有,那就两支”之类的段子屡见不鲜。
如此神奇的YSL星辰口红长什么样呢。
口红膏体上刻着五角星的图案,膏体切面上是星辰概念的金粉装饰,的确颇为少女心。但要说美得多么惊天地泣鬼神,真的不至于。
YSL星辰的网络关注度达到顶峰是在前几天,中国代购在韩国百货商店里疯狂抢购YSL星辰口红,推搡吵嚷,甚至拳脚相向,以至于围观的韩国顾客纷纷围观拍照。
对于YSL为代表的化妆品品牌的营销和国人跟风的讨论也一下子达到了顶点。舆论开始反噬,YSL产品的真实性价比引起了巨大争议,病毒式营销招致反感,对外形象一下子跌落谷底。
事实上,这并不是YSL第一次掀起网络狂欢。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以口红为代表的美妆圈,一直在潜移默化而有意识地引导着公众对于化妆品的舆论方向。这不是某一个品牌方单方面的行为,而是整个行业无声的默契。品牌方、代购、美妆博主……都是这场战役的主导方。
这么说似乎有点耸人听闻。
可能有人会说,不就买几支口红么,老子的钱爱怎么花怎么花,关你屁事。
那么换个角度来说好了。用过口红的人都知道,口红的消耗其实是非常缓慢的,大部分时候根本用不完,可能用到中途就厌了转而买新的。而真的适合亚洲人肤色的口红其实并不多,最近秋冬季流行的豆沙色算是挺大众的了,而很多所谓的“斩男色”根本不适合日常。
既然如此,“斩男色”又是怎么如何炒作出来的呢?
我关注过所谓的“美妆圈”,点进去十个博主有八个说自己是冷白皮,再加上高度磨皮美白加滤镜的嘴唇试色图,好看倒是都好看得紧,但是同一款口红往往能试出十几二十几种颜色来。
美妆博主试色的可信度,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不排除有的土豪有钱,就是喜欢口红,喜欢收藏口红,喜欢看着抽屉里满满当当的各色口红,那我当然管不着。
然而现在的网络炒作风向,已经变成了劝诱家境普通的女孩子,“不开心,那就买买买”,“我挣的钱爱怎么花就怎么花”,“买平价化妆品还不如加几百块钱买CPB”,“送你Chanel的男生才是真的爱你”,仿佛女孩子在化妆品上稍微犹豫一下就是亏待了自己。三线城市,月薪三四千,每个月护肤加化妆品却要花去将近一千的女孩子也大有人在。
再衍生至所谓的“美妆圈”,年轻的女孩子们以收集不同色号的口红眼影为爱好,学着美妆博主们买下动辄一拉一抽屉的各色口红和眼影盘,然而大部分根本用不到。
针对现在国内鼓吹口红的风气,有人引用了经济学上的“口红效应”。
指因经济萧条而导致口红热卖的一种有趣的经济现象,也叫“低价产品偏爱趋势”。在美国,每当在经济不景气时,口红的销量反而会直线上升。这是因为,在美国,人们认为口红是一种比较廉价的消费品,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人们仍然会有强烈的消费欲望,所以会转而购买比较廉价的商品。口红作为一种“廉价的非必要之物”,可以对消费者起到一种“安慰”的作用,尤其是当柔软润泽的口红接触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经济的衰退会让一些人的消费降低,这样手中反而会出现一些“小闲钱”,正好去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摘自百度百科)
这或许可作一说,然而现在网络上鼓吹炒作的最疯狂的,却都是在国外也可称是奢侈品的品牌。到了国内美妆博主的嘴里,反而都成了“白菜价”,“便宜大碗”。
自从微博普及以来,疯狂营销和炒作的也不只是化妆品。
电影电视剧和明星自不必说,零食点心(比如网红过的300块钱8个的美心奶黄流心月饼、排队6小时才能买到的蛋黄肉松青团、奶酪包),网络小说(作者会在完结小说后直接买上微博热搜榜,以方便进一步卖版权),一夜之间突然登上热搜榜的“蓝瘦香菇”,还有已被证实是恶性营销的三里屯优衣库事件,等等等等。
自身质量过关,只是缺乏被大众熟知的机会而营销,其实无可厚非,比如去年最终票房近10亿的《大圣归来》。
然而如今大部分的营销,充斥着粗制滥造、谎言、和急吼吼的捞钱嘴脸。
普通大众或许无法每次都火眼金睛堪堪避开。但是不盲目跟风、不盲从段子手和营销号,化妆品靠柜试,护肤品根据个人肤质谨慎选择,努努力还是可以做到的。
对钱包负责,对自己负责。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