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亚夫是谁?周亚夫是汉初丞相周勃的二儿子。早在亚夫年轻的时候,有个善于看相老妇人,给他算了一卦。说他将来会发达,会做丞相,但是最终会饿死。周亚夫听完,哼了一声,心想:我都官至丞相了,还能被饿死?你个老太婆,别吓唬我了。
说话间到了公元前154年(也就是汉景帝三年),吴王刘濞(刘邦的侄子)因朝廷“削藩策”联合楚王刘戊、胶西王刘卬等七国,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发动叛乱。
话说到这里,我得解释一下这个“削藩策”。这条政策,是由汉景帝的老师晁错建议的,目的是削弱藩王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对国家的发展绝对有利,但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个刘姓宗室诸侯,由于不满朝廷削减他们的权力,再加上吴王早有谋逆之心,遂联兵反叛。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七国之乱”拉开了序幕。叛军从扬州出发,一路向西,打的朝廷无招架之力。眼看就要打到家门口了,怎么办?这时袁昂建议,杀了晁错,谁让你晁错出这个馊主意呢。只有杀了你,恢复王国故土,才能换取七国罢兵。汉景帝无奈之下,只有杀了自己的恩师。然而,此时的刘濞已经取得了“东帝”地位,心想:你个刘启小儿,敢动你皇叔的地盘,小样,我整不死你。于是拒不受诏,战事继续进行。
在汉景帝一筹莫展之际,突然想到,爹爹汉文帝临终前的交代“关键时刻,可以用周亚夫”。好了,咱们的男主角该出场了。
太尉周亚夫奉命,率三十六位将军领兵,雄赳赳,气昂昂(当然了没到鸭绿江),抵御叛军主力-吴楚联军,同时参战的还有景帝的弟弟,梁王刘武。刘武以防御为主,牵制吴楚联军。周亚夫利用梁王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时机切断对方补给,然后伺机击溃叛军。于是绕道进军,走蓝田、出武关,迅速到达了雒阳。
吴楚联军并力攻城,攻下梁国南面的棘壁。梁国被叛军轮番急攻,梁王向周亚夫求援。下属向周亚夫建议,梁王是太后的心尖尖、肉蛋蛋,不可遭遇任何不测。不如先解了梁国的急,再攻击叛军。但周亚夫做事向来专横、独断。他认为你梁国的城墙,如果连吴楚联军都挡不住,你也别做皇亲国戚了,拒不救援。
梁王不得已向哥哥汉景帝求救,景帝又下诏要周亚夫进兵增援,周亚夫心想:你刘武就是矫情。还是不为所动。这真是“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看出来了吧,在这件事上,桀骜的周亚夫已经得罪皇族了。
梁王没有盼头了,只有拼死一搏。梁国城池防守严密,吴兵无法西进,转向周亚夫的军队。周亚夫故作坚守壁垒,趁机轻兵南下,夺取泗水入淮之口,断绝了叛军的粮道。人是铁饭是钢,没了粮食让士兵们怎么打仗?于是乎,吴楚就粮食分配问题上,发生内讧。
吴军饿着肚子,只能偷袭周亚夫军队,周声东击西,大破吴、楚联军。主力没了,剩下的五国已成了无头苍蝇,很快被镇压下去。震惊朝野的七国之乱,我们的男主角仅用了三个月就搞定了,不得不佩服周亚夫用兵之法,这件事让周的人生达到巅峰。同时他的狂傲,也为他的将来留下了隐患。
国家太平了,又到了马放南山之际。将军在和平年代是没有用武之地的,况且你周亚夫掌管全国兵权,让景帝怎么能安心食宿。为解除他的兵权,景帝任命周亚夫为丞相。你说多搞笑,让一个驰骋沙场的将军,拿起笔杆子做文人,还不如直接回家种田呢。周亚夫一肚子闷气,脾气越来越坏,说话也越来越刺耳。
也许是性格耿直,也许是缺乏理智,周亚夫在朝堂上总是和皇上对着干。有一次景帝想废掉原太子刘荣,改立刘彻为太子,就同大臣们商议。其实景帝早就心意已决,无论大臣们支持还是反对,都无济于事。很多大臣猜出主子的心思,都拍马屁说,皇上圣明,偏偏周亚夫这个傻缺极力反对。你说景帝那个气啊,对他由厌恶升级到了怨恨。
还有一次,几个匈奴贵族归顺大汉。景帝想封他们为侯,又是周亚夫坚持不同意,在朝堂上和皇上顶了起来,景帝是火冒三丈,指着周的鼻子怒道:“你简直就是迂腐。”
再有一次,皇上宴请大臣,众人都屁颠屁颠的去了,周亚夫磨磨唧唧,迈着小方步,晃悠悠来了,有个随从催他快点,他哼了一句“贵客必后至”。周先生啊,你没看见皇上脸都绿了吗,你让满朝文武等你一个人,你以为你是谁啊。结果,这次宴会又是不欢而散。
接二连三的几件事,让汉景帝彻底对周亚夫没了耐心。再加上原来平定七国之乱时,得罪了梁王。这个太后的心肝,连皇上都高看他一眼,你周亚夫居然不管他的安危,不去救援,太后能放过你吗?
终于,君臣的矛盾由周亚夫私买兵器爆发了。其实,周只是想将这些兵器留着陪葬的,景帝认为他有谋逆之心,将他逮捕下狱。周亚夫越想越窝囊,最后绝食而死。
一代名将落得这个下场,怪谁呢?除了怪皇上不容有功之臣之外,你怎么不从自身考虑考虑。你在军事上是个天才,在为人处世方面,却不如一个小学生。在打仗时,无论你怎么傲慢无礼、恃才放旷,都没人说你,因为那是国家需要你。但是和平了,飞鸟已尽,良弓已然没了价值,你的锋芒就不能收敛点吗?你以为离开你,别人就没法活吗?这个世界谁离开谁,地球依然会转动,该夹着尾巴做人的时候,别整天像个能臣一样,鼻孔朝天。最终得罪了领导,得罪了同事,落得个惨淡收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