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吃饭的时候,楼上突然一声巨响,把我吓了一跳,赶紧竖起耳朵听,发生了什么?
听起来,楼上有个男孩子在摔东西,由于老房子的隔音效果不好,我能清楚地听到一个孩子哑着嗓子喊:“我就是不想上学了。”
准是楼上读高一的小兵在跟他爸妈吵架了。
紧接着我听到了很多摔东西的声音,互相责骂的声音,再后来,声音逐渐平息下来。
由于彼此都认识,第二天,我主动上楼,悄悄问了下,是不是他家小兵有啥问题了?
果真,楼上张姐说:“小兵不想上学了。”问小兵原因,他就说:“上学没意思,没前途”,多一句话也不肯说。
爸爸妈妈好言相劝,还把爷爷奶奶搬过来当救兵。可是,小兵也听不进去。
爸爸送走了爷爷奶奶,终于忍不住发作,他说:“你都这么大了,还不懂事,一点儿苦都不能吃,说不上就不上了,你对得起我们吗?这不是自私是什么?”
话说完了,孩子也彻底地崩溃了,于是就出现了昨天晚上的那一幕。
我心里特别清楚,高一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个坎儿。曾经无数初中时成绩很好的孩子,因为在高一没适应好,学习跟不上,然后一蹶不振,甚至想退学。
像小兵这样的孩子其实很多。有的孩子说因为学习节奏快跟不上不想上学;有的孩子说学习内容太多不想去;有的孩子说因为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处不好不想去,每个孩子都有各种的不适应。
一般我们都会很不理解,所以会强制孩子去上学。这样的后果不是像张姐和小兵这样关系僵化,就是孩子会有躯体化的反应。
什么是躯体化呢?就是孩子到了学校门口,看到大门,看到踏进校门的同学就会心发慌、出冷汗、腿发软等等。
张姐说:“我其实也知道好多孩子和小兵一样不爱上学,可是我没法让自己不着急。你说,孩子为什么会不想上学?到底什么原因?”
确实,这是咱们家长特别关心的。我们想不通,孩子现在条件那么好,顶多就是学习紧,心理压力大,为什么孩子会像小兵那样,说上学没意思,没有前途呢?
在我们的概念里,我们觉得这点儿苦不算什么,咬咬牙,总会挺过去的。我们实在无法理解,孩子怎么这么点儿挫折就承受不了呢?其实,我们还是没有真正地理解孩子内心的感受。
我对张姐说:“现在,咱们的目标是让小兵能够好好上学,对吗?”张姐表示认同。我接着说:“那么我们试着换位思考一下,孩子的心里到底经历了什么?”
我让张姐想象着自己就是当下的小兵,我对张姐说:“张姐,我们现在去体会一下小兵上高中的感受。上了高一的小兵,首先会发现高一的课程好多,而且知识量特别大,有难度,小兵学起来有点儿吃力。然后,他发现周围有很多聪明的同学,他们好像学东西一点就透,毫不吃力。而小兵初中时成绩是名列前五,老师也很重视他。到高中后,他发现自己成绩中等,他感觉老师不关注他了,好多知识自己听不懂。小兵心里会有什么感觉?”
“嗯, 他会不开心?”张姐犹豫地说。
“对,他是不开心,他心里会对自己有一个什么样的评价呢?”我接着问。
“我不聪明!”这回,张姐很快地反应过来。
“哦,小兵会觉得自己不聪明了,”我接着说:“那么小兵不开心,也觉得自己不聪明了,他曾经的目标是什么呢?小兵会觉得自己能实现吗?”
张姐说:“还真是这样,我想起来了,小兵前几天和我说,他觉得自己不适合做工程师了,因为他的物理学得很差。”
应该说,张姐是一个很有领悟能力的人,她的反应非常快。
小兵很可能是学习上受挫,虽然熬夜弥补,可是方法不对,成绩没有起色。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内心挣扎后,他认定自己努力也没用,认定自己是个笨孩子,认定自己的未来没有希望,所以想放弃。
但是,当小兵艰难地和父母说出这个想法的时候,父母并没有真正地听到孩子心里的想法,而是一直劝他上学,跟他说了很多大道理。比如,坚持的意义、上大学对个人前途的影响等。
可是,这些都不是小兵想要的。
小兵想要的就是父母的理解,想要父母帮他一起面对问题。
男孩子不会表达,而且又要面子。
所以,父母简单地问小兵为什么不上学的时候,他体会不到理解,他只能简单地说上学没意思。
这是保护自尊的一种方式,在父母不理解的情况下,小兵不想把自己的无能展现在父母面前。
谈到这里,张姐已经是泪水涟涟。
那么,面对孩子厌学甚至不想上学的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帮助孩子呢?我给大家提供三个方法:
第一,留意孩子发出的厌学信号。
高一孩子厌学甚至退学,很多是像小兵那样,是对高中学习不适应,进而自我否定。
孩子在不适应的时候,一定会发出信号。他可能会反常地熬夜,可能他总会说“我不行”“我跟不上”,我们要多一点儿观察,留心这些信号,和孩子一起解决。
这时候,孩子最不想要的就是批评教育,而且我们的批评教育,说白了,是对孩子不适应状态的否定,我们首先要接受孩子的不适应。
接受不是目的,但是我们只有先接受了,才能让孩子的情绪缓和下来,让孩子感受到我们和他是同一战线的,一起面对学习那个问题。
第二,做好沟通前的准备工作。
就像小兵的案例那样,如果孩子表达出了他不想上学的想法,我们要先告诉自己“暂停”,暂停我们的焦虑,暂停我们主观的判断。
暂停的目的是让我们理性。暂停时干吗呢?像张姐那样,真的去换位思考孩子现在的感受,他所遇到的困难。等我们准备好了,再和孩子沟通。
第三,减少我们否定的表达,增加孩子积极的表达。
孩子表达了不爱上学的念头,我们可以说:“我知道很多孩子上高中的时候会和你有同样的想法。”
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我在上高一的时候也有一段时间不想学习。”当我们这样表达,孩子就会知道,家长是能够理解我的,所以孩子会愿意接着说。
我们也可以这样说:“你是不是遇到什么困难了?你愿意说出来吗?妈妈看你最近几天都不太开心,我心里很担心。”
这时候,我们不仅表达出了接纳的态度,而且我们还传递了一个重要信号:孩子,你对我很重要,妈妈很关心你和爱你。
孩子接收到这些信号,他能深深地体会到,父母不是在否定他,他就可以大胆地说出他的困惑。
孩子能说出他的困惑,我们就能真正帮到他,这就是孩子积极的表达。
说出了困惑,我们就可以帮孩子分析和解决问题了。我们就是合作的关系,而不是我们指责孩子,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他为什么这么不堪一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