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与灵魂,总得有一个在路上。
这周读完了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有很多共鸣,与大家分享。
刚开始看书名的时候,觉得莫名其妙,谈跑步还能写一本书?那得有多少废话。其实不然,这是一本充满正能量和自律精神的书。村上春树作为一个作家,每天跑几十公里,从不间断,坚持二十几年,并以参加全球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和铁人三项为乐趣,身体素质极强,也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强健的体魄与灵感。
说起跑步,而且每天都坚持,总有人钦佩你的意志,然而,并非只凭意志坚强就可以无所不能,人世没有那么单纯。作者能够坚持跑步二十年,与意志的强弱没有太大关联,还是因为跑步合乎性情,至少“不觉得那么痛苦”。人生来如此,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下去,不喜欢的事情怎么也坚持不了,就算是何等意志坚强的人或者是争强好胜的人,恐怕也不能做到持之以恒,做到了,也对身体不利。
但有的人不管运动与否,不管吃多少,也不会发胖,连赘肉都不长。作者寻思:“人生真是不公平。一些人不努力便得不到的东西,有些人却无需努力便唾手可得。”不过仔细一想,一种生来易于肥胖的体质,或许也是一种幸运。比如,这种人为了不增加体重,每天都得剧烈运动,控制饮食,有所节制。人生虽然费劲,但倘使从不偷懒,坚持努力,代谢便可以长时间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身体也会越来越强壮,老化也会减缓。什么也不做都不会发胖的人则很少会坚持运动和控制饮食,因此这种体质的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体力日渐衰退,不着意锻炼的话,自然而然肌肉便会松弛......人生本没有绝对的公平,有时如果以长远的眼光看待,就能看明白。
这就好比,简书中不免有天生才华横溢的作者,他们无需看多少书,就能文思泉涌,文字仿佛泉水一般从泉眼自然地喷薄而出,文章遂告完成,几乎每篇文章都能上热门,评论数和点赞量也惊人。这样的人偶尔会有,但极少。我并非这种类型,甚至有时任凭我千百次地寻寻觅觅,却不见泉眼的踪影。此言并非妄自菲薄。
只有当我们用凿子一步步地凿开坚硬的地面,钻入深深的孔穴,才可能找到写作的源泉。而这项工作,必须以大量的阅读作为基础和辅助。这样,久而久之,活水的源头自然会青睐于你。
正因为刻意经历这痛苦,我才从这个过程中发现自己活着的感觉,至少是发现一部分。我现在认识到:生存的质量并非成绩、数字、名次之类固定的东西,而是含于行为之中流动性的东西。
作者把经历这些磨难当成一种乐事,起初跑步是为了给自己写作带来能量,让身体更强壮。后来跑步已逐渐融入他的血肉之中,他能借之不断挑战自己。坚持跑步的理由不过一丝半点,中断跑步的理由却足够装满一辆大型载重卡车。我们只能将那“一丝半点的理由”一个个慎之又慎地不断打磨,见缝插针,得空儿就孜孜不倦地打磨它们。
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把读书与健身当成自己的乐趣,在我看来,这更是对人生的生活态度——读书是你气质的源泉,健身则是你生活追求的表现。有句话这样说:“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我想,努力的意义不是为了成为无懈可击,万里挑一的自己,而是告诉你能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自己。
人生在世,我们不过是不起眼的戏子,扮演着各自的角色。生活,犹如一场戏剧,让我们时而清醒,时而迷茫,时而笃定,时而彷徨。书中,村上春树通过讲述自己亲身坚持跑步的经历来思考人生的意义和生活的态度,激励人心,让人奋进。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过,不如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着。
梁启超说,少年强,则国强。
我说,少年读书,则中国进步;少年健身,则中国强。
读书与健身,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