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没有提笔写东西,以至于想个标题都想了很久。可我偏偏自认为骨子里又舍弃不掉那仅存的一丁点文艺气息,经常思绪万千,在脑子里拼凑几句能把自己感动的小段,可三两天一过,便也忘得一干二净。所以有幸寻得这个地方,只求留个痕迹,胡乱言语,并不需要什么中心思想,也不抱什么目的,“程词烂掉”,烂在这儿就行。没准三五年之后还能回头看看,如果能寻得一丝自己思想的轨迹,那也算幸事了。
今天是个不错的周末,阳光正好。闲来无事,吃过午饭,便骑着小黄车懒洋洋的往公司去。上海的很多街道树木成荫,整洁干净,这足以是我爱上上海的一个理由。正当我放空大脑,享受这一切时,有个初中生模样的小男孩骑车“唰”的就将我超过,回过头来投给我得意的笑容,我知道他正享受着这一切。。。内心一阵苦笑之后,心想小孩子真是无聊啊。可反过来一想,这不正是他们的年纪吗?这不正是他们现在应该获得的快乐吗?我们常常教导孩子们应该做什么做什么,活成大人的模样,我们有什么理由剥夺属于他们正当年少的快乐呢?
每个年纪都有自己的烦恼,也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本就不应该揠苗助长,社会、周遭便是最好的老师~
想到自己曾经,总是站在兄长的位置上去教育我妹妹,总是以过来人的身份教育她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把自己所理解的价值观、怎样处朋友、怎样才能不上当受骗、怎样在陌生的地方生存等等强行施加到她身上。直到有一天我回想起来小时候关于读书的一件事,才感触颇深。有一天,老师布置了一篇作文,让我们根据平时的生活观察,去描绘身边的一个植物,描写它的“精神”。我盯着竹林的竹子看了好久,又跑到花坛观察了好久的小花,我想了好久还是想不到老师提到的植物身上的“精神”。舅舅过来教导我说“你想想梅花为什么能在冬天盛开,它身上不就有不畏严寒、不怕挫折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吗?竹子难道不是虚心有节,谦虚礼让吗?每件事物,你要观察和理解它背后的内涵和更“深刻的东西””。事实证明,从那时候到现在将近20年的时间里,我才慢慢理解舅舅所说的“深刻的东西”,并且这种“东西”随着时光、随着阅历在我脑子里一直在改变。
原来,舅舅不知道,他说的“深刻的东西”是要时间,要阅历才能读懂的。
杨绛先生也说:年轻的时候以为不读书不足以了解人生,直到后来才发现如果不了解人生,是读不懂书的。读书如此,人生亦如此。如此一来,我在心里跟自己说:也罢了,对于妹妹,让她去经历吧,去交朋友吧,去恋爱吧,去受伤吧。。时光一定会给她留下最好的,有些东西,经历过才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