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我们对目标的处理方式,先简单的是说对目标的处理,每个人都会定大大小小的目标,但是定目标容易,如何来完成目标呢?
我们在开发业务做销售,其实也用到了层层筛选,把一个个大目标进行了细分,细分成为无数的小目标。就拿我所做的金融销售来说,完成目标首先是积累意向客户,那么什么样的客户是意向客户?很多金融销售工作都是电销为主,部分结合着网销,我也是比较倾向网络辅助电话的这个模式,可以形成互补。
那么把话题扯回来,什么样的客户是意向客户,针对这个话题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记得我上家公司的副总给公司定的意向客户标准就是在做的、要到QQ的、身边朋友在做自己在了解的、做过其他投资的或者,是或者透露有这个想法的都是意向客户。这样也就是说只要是能打通的电话,不是那种无厘头挂电话的都初步判断意向客户,这个就好比一个细网捕鱼,一遍过去,整个河里的虾兵蟹将都将全部网住。这种判断标准大家可能认为这个定义太广泛了,可以说差不多的都被划到了意向客户的行列。当然判断为意向客户后面还是有很多的跟踪,不是说到此为止的。
朋友所在的一家呢,他们的意向客户的判断标准是只有聊到股票,并且是正在做,有问到服务收费的拿到了客户QQ的才算是意向客户。
这两个标准不能说哪个好哪个不好,或者说各有优劣。第一种做的好处是事无巨细,能够筛选的更新,做到了极致。同时首次筛选出来的意向客户也是很多的,但是这个给后期的工作无疑增加很大的工作量。第二种的标准是更精准,便于后期的跟踪,也大大的减少了销售人员的电话工作量。但是对资源的要求相对来说也高很多。
现在我们暂且不说哪个更好,我们继续往下看,也是我的一些工作经历。上家公司短短半年时间开了七家分公司而且每家分公司的平均业绩保持在700-800万左右,每个公司四个组,也就是说每个组的业绩在200万左右。
另外一家的也是4个组的公司,但是月销售业绩仅仅在100万左右徘徊。如果从结果业绩来判断,明显前者的意向客户判断标准更为好些。但是这里要提一点,值得重视的,就像很多人都提到的一样:在360待一年抵得上其他公司好几年。在上家公司也是如此,这个不仅仅是工作量,工作时间,工资,我想影响更长久的就是那份经历、担当和工作习惯!
第一种的判断标准大家可能认为这个定义太广泛了,可以说差不多的都被划到了意向客户的行列。其实这个有点类似我们的学校教育:在外国,他们是一般差不多的都能进大学,但是真正毕业的不是很多,因为对毕业要求会很严格,也就是广进窄出;在我们,类似于第一种;在我们国家,进大学相对很严格,需要高考,需要达到分数标准,但是毕业呢,只要差不多,就能就是窄进宽处。不过我还是更倾向于第一种的判断意向客户标准,不到大家怎么看呢?可以留言大家一起讨论下!
每个公司有每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每个人也有每个人的工作习惯,不能说一概而论优劣,只能说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方法。
这个市场存在更多的定义标准,无论参考哪一种标准,都想提醒一下,不要贪,少就是多,不要想着这个方法还望着那个方式,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就是最好的,把一个练到极致都能把目标完成,业绩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