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前后我在kindle上读了《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这本书涉及互联网从业的多个方面,这个并不是多篇碎片化阅读的文章能够覆盖的,全书还是很值得一读的。
下面写一下“能力与成长”这一个章节的读书笔记:
处处皆学问
保持对信息的敏锐,保持好奇心,就会发现处处皆学问,处处皆商机。
举两个实例
- 在逛淘宝的过程中大家在看哪个商品好,该买哪个商品;敏锐的人看到的是店家用了什么推广方式,什么心理暗示来提高用户的点击率 、转化率;自己又是因为什么选择了这家店的商品而不是另外的店。可以多思考一下:如果让你来做苹果天猫的店铺,你会如何提高成交量?如果你做一家普通的非知名品牌呢?
- 大家都会在微信里看文章,很多人看的是哪篇文章写的好,哪篇文章想分享给朋友;敏锐的人会多想一下,这篇文章为什么让你获得认同,为什么你会想转发。思考一下:引起文章广泛流传的心理诉求有哪几种,如何写一篇这样的文字。同样在浏览新闻和玩游戏时也可以进一步思考一下。
这种方式,其实就是不把自己单纯当作消费者,而是再进一步来把自己当做是一个生产者来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在公司里写程序,代码提交了,bug解决了,可以多想几个为什么,这个需求的最终目的是什么,哪些需求是可以深挖的,哪些是可以简化的,哪些是未来可以拓展的等等,职场道路会宽一些。
实际工作中边界条件和场景诉求都不是特别明确,这样就需要自己提出问题挖掘需求了,这个也是一个开发去深入解决问题的方向,从码农迈向完全负责产品的路径。
取舍之道
- 产品方面
很多人在张小龙的影响下,都知道这样一句话:优秀的产品经理要学会做减法。但是却不容易做到。
很多时候,我们被自己创造的伪需求所麻痹,展示自己的才能而忽略了用户的真正需要。比如公众号起名这件事,容易忽略最基本的诉求:容易识别和容易传播,很多特别有想法的名字的识别度非常低,特别是那些有谐音的,容易输入错误。
首先用户的需求并不是总是一致的,甚至会相互抵触,一个产品也不能讨好所有的用户。即便有需求也要甄别一下这是不是你的核心用户,作者的观点是如果为了发展更多的用户而伤害核心用户,那就尽量不要这样做。很多的产品都会面临这样的问题和选择,如何在减少老用户流失的同时发展新用户。
很多的产品心得会强调做减法,这里我说一下我的观点,要做减法也得有得减才行啊。一个产品首先是要保证自己的核心功能完整,为此可以反复迭代,至于功能冗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可以接受的,而且有些功能的使用频率虽然低,但是一旦用户需要使用时没有提供这样的功能,那对用户的体验会有比较大的伤害,比如说是反馈和投诉功能。很多知名公司的产品经理会出来做分享,推崇减法,但这个是人家的核心功能已经完备的情况下进行的自我克制,不能照搬,更何况很多的功能如不尝试和数据分析是很难确定是否为核心功能。
在项目管理方面
大部分公司是先定需求后定工期,可以反过来先定工期,再做需求的优先级排序。这个思路来自于日本的精益生产,先定市场价格再计算利润率,再回推成本,基于这个成本则砍掉不必要的功能。这里实际上是把时间作为了第一要素,以最快的时间来推出产品,再逐步优化。有很多以先手优势取胜的产品,也有很多后来居上的产品,不过时间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要素。技术实现方面
基于需求和研发的难点来设计边界条件,将需求简化,在满足用户的和性诉求的前提下允许一定程度的不完美和不精确,这可以有效的提升研发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这点在开发中常常会遇到,很多的代码逻辑是为了各种边界条件,有时为了解决一个极低概率的极端场景下的bug,修改代码而使得代码的可维护性大大降低。
分享即学习
这点应该是没有什么异议的,问题在于如何做好分享。先简单说明一下分享表达能力的境界
- 让别人完整明白自己表达的意图和内容。
- 让别人相信你所表达内容的真实性
- 让别人受到感染,进而支持你的观点。
能够做到第一条就已经是合格的了,要做到这点,作者提出以下的措施:
- 准备充分,提前默演
所有具有表现力的演说家都是从台下苦练开始,比如乔布斯就是如此。很多技术专家开场第一句是,对不起准备的很仓促,这句话是对大家的不尊重,出于谦虚也不必说这句话。一旦接受做交流的任务,那就必须在台下做足够的前期准备。2016年的百度设计部门的一个总监级别的人去做分享,因为准备不好,质量不高,而备受批评,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职业生涯。 - 明确目标,有的放矢
要明确你的受众是谁,目标是什么,既然是分享,大家都花了时间和精力,那就要达到预期的效果,从他们的行业和熟悉的领域出发,去讲出自己擅长的东西和他们想要知道的东西,这点并不矛盾。 - 背景铺垫,换位思考
对于技术的介绍和产品的设计都是有一个场景存在的,还有一些专业的的术语等,如果不去介绍会对听众造成困惑 - 适度进补,不要贪求
其实要把一个场景一个方案讲明白就足够好了,不必全部讲出,如果面面俱到,可能是没有人能收获多少东西,写文字也是如此。
下面列出《你凭什么做好互联网》的主要目录:
第一章:旁观他人,审视自己
- 尽早想明白以后自己做什么
- 不要照本宣科
- 挑错的逻辑
- 走出心理舒适区
- 不要轻易给自己定性
- 信用与操守伴你一生
- 谈谈艺多不压身
第二章 思维方式也是生产力
- 谈谈信息不对称
- 商业分析的思维养成
- 跨界与沟通
- 个人价值与平台红利
- 开启上帝视角,其实你也能
- 机会来自于担当?
第三章能力与成长
- 听过很多大道理,却不知如何提出一个问题
- 归纳与总结
- 取舍之道
- 分享即学习
- 识人之能
- 乾坤独断还是兼听则明
- 处处皆学问
- 关于产品与技术沟通的建议
创业与投资
- 创业需要一颗大心脏
- 创业者的两种类型
- 创业如何做市场调研
- 所谓人脉
- 关于投资与职场的思维方式
- 用户是谁
- 创业项目的冷启动
- 借势启动
- 撰写商业计划书的一些误区和建议
- 投资人会怎么看创业者
- 如何评估和面对风险
第五章 产品与技术
- 关于技术合伙人的话题
- 再谈技术的价值
- 企业服务,机会还是陷阱
- 如何避免一厢情愿
- 什么是用户需求
- 欲速则不达
- 再谈产品和运营 -- 所谓细节的探讨
- 关于运营的三个典型问题
- 关于留存的问题
第六章 经营与管理
- 授权与放权
- 赏罚分明
- 万恶的KPI
- 谈谈品牌
- 价值观的边界
- 关于做人与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