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一个人的时候,喜欢去古镇走走停停。最近走了徽州江南小村落,一个个钟灵毓秀,各有各的灵巧。
回想起之前上学时候都会专程到宏村啦、凤凰啦这些古村落停上几周,大家一起打开本子,专门画建筑速写。
所以在熊老师问我“如果开营地,你想开什么呢?”
啊,一瞬间毫不犹豫的选了——“建筑营”。
建筑营嗄!
很想跟孩子们分享中外的建筑画大师,很想跟大家讲讲「人工线条」的秩序美,和建筑结构的「形式美」。
一起和我走走停停,在这个小镇体会一下古建筑的韵味,了解他们的结构。
这是建筑人的视角。建筑自身的结构、空间的层次、场域的秩序等等,不深入其间去「观」去「查」,总不免就有点干巴巴的。
一起思考,怎么古为今用,如果成立建筑设计小组,你们要怎么分工、怎么合作、会设计出怎样结合了古典元素的现代建筑呢?
这期间,少不了翻阅资料,在大师的建筑中寻找答案。
一整个过程,就是不断细化不断深入的创造「空间」的过程啊!
当然这次营地,有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是,「建筑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所有建筑大师也都扣问了一辈子。
建筑学是如此广袤,这次的营地,只是取一瓢饮。
对于这个问题,老师们也很难回答。
我们只是希望,身为未来的太阳的你们,能够在这样年少时分,多看到未来事业的可能性。毕竟,也许你也不知道你喜欢建筑、愿意花一辈子的许多日日夜夜去营造不同功能、不同风貌的空间呢?
最后一句,老子的一句话,送给你们 ——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这是我们建筑系从一开始入门就需要不断深入理解的一句话,现在我们也转述给你。
希望你们带着一颗独立思考的心、和有营造「空间」的热情,来到我们的营地。
希望你们能够把这里当做小小的试验场,大开脑洞,小心求证,来
建设吧~~!
建筑营选择的建筑师有:
欧洲 阿尔瓦阿尔托 柯布西耶
亚洲 贝聿铭 查尔斯柯里亚 伊藤忠雄
北美: 弗兰克盖里 弗兰克赖特 路易斯康
南美:巴拉干
选择的建筑师不分地域 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建筑怎样与该地的文化特征融入。 文化不应只是符号化、表象化,而应是建筑设计中结构的一部分。
现代建筑历经了多种思潮,这几位不同时代的建筑师都提出了个人的、多元的解决方案。
对我们言乎言及的小朋友来说,除了解并涉及建筑设计的具体环节外,能够建立「建筑·文化」之间的关系,显得更为重要。
这也是我们设计建筑营课程时的一个考量。
希望你们带着建筑学的眼光去看世界,去发现另一种角度来审视我们的文化,以及其他多元文化。
课程规划:
前期:群内优秀建筑书籍导读
优秀建筑师纪录片推荐
第一天
-下午开始接站
开营
晚课:欣赏优秀建筑画
第二天
建筑画写生,了解建筑结构和形式美
第三天
讲解建筑学基础理论,开始构思方案
第四天
设计方案的深入以及各小组之间平行探讨
第五天
最后的加紧制作,通过动手体会建筑中的空间与场域
第六天
完美收官
注:活动行程会根据课程、天气等具体情况做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