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的青春似乎都有一些冲动和迷糊。
有些被埋没在岁月的风尘中,有些被写进了故事,写成了诗,定格在了胶卷上。
《伯德小姐》和《少年巴比伦》同为青春题材电影,没有大多数同题材电影的跌宕离奇,没有三角恋、堕胎的狗血校园恋爱,没有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狗血玛丽苏,没有宣传噱头和精彩反转,它们的情节和大多数人的青春一样平淡,可一幕幕场景却如同过往,唤起了无数共鸣。
《伯德小姐》的女主角克里斯汀到了一个无法忍受名字平庸无奇的年纪,以舍我其谁的气势给自己取名"Lady Bird"。她顶着一头红短发,松松垮垮地穿着校服,总想告诉别人我有多么酷炫的灵魂。她和家人主要的矛盾,是她日益渴望的昂贵大学梦和不宽裕的家庭财政状况的矛盾。
相较其他的美国青春电影,《伯德小姐》在亲情,特别是母女感情这一条线上着笔较多,这也是它能克服水土不服,引起中国观众很多共鸣的很重要一点。影片中,妈妈颇有些强势唠叨,为维持生计操劳奔波。母女两个人上一秒还是乐呵呵地对话,下一秒敏感的神经突然被触动,紧接着母女就倒出积攒已久的牢骚,抨击着对方的无可救药。
剑拔弩张的时刻,就在常年穿着医院工作服的妈妈还在抱怨伯德小姐不懂得感恩之时,伯德小姐毫不客气地回应,“给我一个数字”,试图将这本养育她的家庭账单一笔勾销。
母女关系总是诸多关系中甚是微妙的一种。要好的时候,一起做着少女时代的美梦,如同好姐妹般去欣赏崭新漂亮的房子;紧张的时候,一下子重回家长与孩子的角色,谁都又是无理取闹的那一方。在所有女儿眼中,妈妈时而是那个最歇斯底里的人,时而又变身为没长大的姐姐,值得托付喜怒哀乐。
大概总有这么一个阶段,无论做什么说什么,父母和子女都认为对方是在找茬。在很多严父慈母的家庭关系中,女儿更倾向于与"树立不了威严"的妈妈对着干,甩得出两句话的绝对不用一句话搞定,把最亲近的人伤得最深。
就像我们嫌弃家乡小镇的乏味一样,伯德小姐呆够了田园风光小镇,迫切地想杀到繁华的大城市闯闯。在她眼中,“萨克拉门托”已经代表了一种生活方式,满满都是妈妈那种摆不脱的沉闷味儿。
最终她如愿踏上大城市纽约,待在小小的容身之处,却发现生活远没有小镇里的熟悉顺心。当家乡变为一种远方的思念,不管愿不愿意,从前的日子已经告一段落。兜兜转转这么久,伯德小姐才明白,自己驾车驶过萨克拉门托每一条道路上的心情,也一定是和她的妈妈一样。家乡小镇连着所有回忆,已彻底印刻在了她的影子里。
一直到影片最后,伯德小姐来到纽约的一家教堂门口给母亲打了电话。她说,"我爱你,谢谢。谢谢。"她似乎还想再说点什么,却有些慌乱地挂了电话。
那感觉大概就像是刷干净了一扇涂鸦着成长经历的墙,像是在温柔夜色里坐在马路牙子上回望迢迢来路。
就像是,路小路站在所爱之人已无处可寻的灯火迷离的上海,在一个只有自己一个人的影院中,黯然神伤,孤独回忆。
路小路是一个二十岁左右的少年,他吊儿郎当,他不学无术,他漫无目的地生活着,没什么理想,也不知道规划。从开始的钳工,到电工,再到后来的糖精厂,初生牛犊不怕虎,他肆意地挑逗着他眼前的一切,甚至常常挂着一丝微笑。
路小路向往诗和远方。那些来自身体里很深的梦境,是血液的一部分。他想去远方,却发现远方太远;他喜欢写诗,然而诗比远方更遥远。他的青春,被凝固在灰暗的现实面前,吹弹可破,不得不跟大多数人一样,向生活妥协。他想过当营业员,想过在街上卖香烟,最终由工人职大转科室,也曾靠着这些支撑踽踽而行。路小路的青春期好像一个人在迷雾中穿行,身边那些无聊的人和那些无聊的鸡毛蒜皮事时常让他感到厌倦和绝望。他想逃,逃离这死寂一般没有未来的生活,但是他却不知道要逃向哪里。这种悲观几乎弥漫了他的整个青春期,他和他身边的世界,仿佛隔着一整个巴比伦。
直到她出现。
和路小路相反,白蓝是一个有追求、有理想、入世颇深的姑娘。但是,入世颇深并不代表她圆滑老练,因为车班不出车导致师傅差点抢救不过来而怒摔水壶,不因家庭背景而接受富二代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白蓝和嬉笑怒骂的路小路一样,讨厌大惊小怪的凡夫俗子和虚伪死寂的沉闷生活。
《少年巴比伦》是路小路和白蓝的初恋故事,更是路小路的心事。
路小路无比真挚的爱过白蓝,他为她去上令自己头疼的夜大,他总把谁欺负她就敲破谁的脑袋这话挂在嘴边,他为了证明自己的优秀而跟坦克兵比耐热,而这一切的一切,都是为了她和自己在一起开心。一个二十岁青年的傻气、敏感和伤感,通通给了她。白蓝是路小路无处安放的青春,白蓝的生活有他憧憬的一切,他渴望走进,也渴望有一天能追随。
路小路的青春被局限在戴城的小小糖精厂里,随着化学废料一起腐烂。他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就像他不知道自己能要成为怎样的人,只知道不能变成什么样的人。
所以,白蓝终究还是消失在路小路的世界里。她有自己追逐的梦,她不会一直等待装睡的路小路。路小路说,再遇见你,我还是会大声呼喊你的名字,还是这样显得有情有义。
走了几千里路,都不能忘记。就像电影末尾所说的,那个我们共同经历的时代,被时间关在无声无息的黑暗中,消失了。而我们依然在世界的某处孤独行走,时间很公平,经过时间,你所爱的人、所恨的人全都会成为过去。
或许每个人心里都有过一个白蓝,如同青春里一股冷傲的风,而风终究是要走的,只希望你我都能与青春好好的告别,不要绝望,不要感伤。
每个人心里也仿佛住着一个伯德小姐。它想让你看到你自己的影子,想让你看到那些吵吵闹闹是怎样成为珍贵的回忆,想让你看到你平平淡淡的青春也是值得纪念回味的。它更想提醒一下你,当对于你里程碑式的那一天来临时,记得回过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而对于大多数人,那一天也许就是注定如期而至的,等待的过程使它似乎遥不可及,以致我们甚至忘记留一份欣喜,转而和每天的鸡毛蒜皮作斗争。不需要每天的翘首以盼,因为你知道,这一天,总会来的。
看着快要呼啸而过的青春,我们常常会想为它拍部电影,偶尔有些令自己振奋的闪光点,忍不住慢镜头回放,一遍遍揣摩。我们所过的每一天都是这电影的一部分,正在经历时察觉不到一丝微妙,而在深夜脑海小剧场里当一回导演时,过往片段又被赋予了鲜活的阶段意义,串成了专属的人物志。
对于更多人的青春,看点甚至还少得多,没有伯德小姐的声色张扬,也没有白蓝匆匆经过,没有兵荒马乱的日子,当了一路不打不闹不声不响的好学生。但我们仍珍视我们自导自演的电影,在专属的小剧场里一帧帧拼凑回放,品读着稔熟于心的对白,挑选出恰到好处的配乐。
敝帚自珍的青春里,我们都是最独特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