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让我用一句话概括曾国藩的话,我会这样说:
资质平平,中年以后疾病缠身,却凭借着自己顽强的意志和脚踏实地的精神,一生出将入相,成为了晚清重臣。
1脱胎换骨
曾国藩刚入朝为官时,和普通人一样,有私欲、热衷社交、为人傲慢。
后来,接触到了一些良友后毅然立志自新,决心成为圣人。这一年,他三十岁。
由此,他开始了对自己全方位的改造,从各个角度接近圣人的要求。为此,他采取了以下措施:
每天写“日课”(类似于日记),复盘自己这一天的行为。“研己”(严肃郑重地对待细节),时时自我监督,一犯错就自我痛斥。将自己的日记寄给朋友们阅读评点。几乎日日都要阅读书籍涉猎极广,孔子、老庄、墨子、地理、风水、阴阳等等,无书不读、兼容并蓄。
笔耕不辍、日日阅读反思,一日如此已然十分痛苦,然而曾国藩日日如此,即使后来戎马倥偬中,依然坚持自修。这样如同苦行僧一般的坚持,最终使曾国藩有庸人脱胎换骨成为了一代重臣。
2大彻大悟
曾国藩一生中干了一件重要的事情:弃笔从戎,一手创立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然而因为他此时为官颇有棱角,不仅大胆惩戒了官场上一些官官相护的事情,还像海瑞一样给皇上上书劝谏。他成为了官场上的一股清流,与整个体系格格不入,因为他的能干和廉洁,凸显了其他官员的无能,遭到了其他人的打压,连皇上也不愿委以实权。
后来因父亲去世,皇帝顺水推舟解除了他的兵权,赋闲在家。在家的这两年他反思了为官这几年的经历,大彻大悟,再次出山后为官老练了不少。
读曾文正这几年的遭际,联系海瑞——清贫了一生却没有为百姓做些实事,让我体会到了“和光同尘”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唯有如此,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做成大事。
3清廉与灰色收入
曾国藩再度出山后,虽然改变了自己对别人的一些态度,却没有停止对自己的要求。
有军官为他送去十六包大礼,他只收了一顶小帽子。
身为湘军的创立者,多年积攒的合理收入都用于军队开支和地方公益。
他过世后留给子孙的遗产,除去他的安葬费后所剩无几。
但这并不意味着曾国藩完全不收取其他官员的孝敬的“陋规”,但如此清廉的曾国藩又为何要获取灰色收入呢?
其实这里有一个常见的误区,认为清官灰色收入完全是贪污腐败的产物。实际上清朝实行薄俸制,不仅自己薪酬很低,地方总督还要负责自己衙门里其他公务员的开支、传送往来机密文件的运输费用。官员办公经费不够是曾获取灰色收入的根本原因。
4
这样一位刻苦修身、鞠躬尽瘁的文学家、军事家,拼尽一生只换来了“同治中兴”的虚假繁荣,只成为了这一庞大帝国江河日下的“回光返照”。
正如他的学生李鸿章晚年回顾自己一生时所说的那样 ——“大清朝这座破屋的裱糊匠,处于内忧外患的夹缝里,不能挽大厦于将倾”。
也是,正如黄仁宇先生的大历史观:历史的浪潮又岂能为一个人、一个集团左右。
唏嘘不已,但这并不妨碍我们从曾国藩身上汲取能量。
感谢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