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行动》第二章:如何快速进入一个新领域
我对于这本书,就像开始书中说的一样“持续开始——持续结束”,这应该是我第三次决定开始要认真从头到尾读完它的。因为这本书是作者亲笔签名,赠送给90后博士郭源的,这本书是我在听郭源博士的线下课时的奖品,我始终坚信,这本书一定有价值,值得我去用心认真读。果不其然,这本书越读越上心。
我一直认为这本书是一本普通的励志书,就是让你做事能坚持下去罢了 !我也的确做事不能坚持。然而,读到第二章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我发现它还是一本特别实用的家庭教育书籍,它适合所有的人去读、去行动。确切地说,它是颠覆、提升认知的书。
第二章开篇,作者就自己五岁女儿突然对奥数很有兴趣,开启了实例故事,说明一个道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进而提到家长才是孩子的起跑线 。
孩子的成长就像一辆列车的行驶,父母负责修铁路,孩子是小火车,铁轨铺的好,火车才能顺着跑,也才能跑出好未来。明明(化名)的爸爸是电子工程师,曾不惜花重金购买586电脑,培养还在上小学的明明学习编程,现在孩子成为高新技术企业家。云云(化名)从初中开始接受口译员妈妈的指导,开始学口译、练英语,英语水平秒杀同龄人,获得极大的信心并成为学霸,现在是外企高管。
家长引导的好孩子就会认为,学习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不会轻易在学习中感受到那么痛苦,对于小孩子来说,哪里知道什么知识“难”,什么知识“容易”,他们只是自然而然地模仿自己的父母,从父母身上看到学习态度和学习模式。
再回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个主题上。一个人做事的动力来自兴趣,兴趣很好,但是并非万能。作者同样举例引出了兴趣和情绪一样不稳定,来的快、去的也快,接下来是论述不以兴趣的名义“耍流氓”。作者提出,再坚持行动的道路上,兴趣作为原动力退居二线,臣服于目标,理智和行动扛起实现目标的大旗,我们应该做什么,就想方设法去做,不以兴趣为由给自己设限,我们做事情时应该理性思考,在前进的道路上,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以及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而不是拿兴趣说事,有没有兴趣全凭心血来潮,这是不靠谱的行为。
兴趣为孩子提供了天然的内驱动力量,让孩子乐此不疲地做事情 ,兴趣可以带给我们面对未来的勇气,陪伴我们度过学习难关,培养兴趣,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欢一个领域,充满激情的投入,就如袁隆平对水稻一样,为国家和人民带来福利。
在任何领域,兴趣只负责开局,而要把水平提高到一定高度,努力和付出必不可少,痛苦和迷茫也必定伴随其中,当你需要攻坚克难的时候,当兴趣火力不够时,全凭信念支撑。孩子的兴趣转移的太快,并不见得是好事,他们容易在遇到困难时,以没有兴趣为借口合理化自己的退缩不前。让孩子坚持自己选择的兴趣,除了可以培养他的责任担当,也能告诫孩子——开局可以用兴趣铺路,而进阶不能全凭兴趣!
一个人从坚持观望到开始行动,兴趣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而在行动了10天之后,就会面对持续100天的挑战,这时,最初的激情退去,兴趣被重复的工作代替,动力慢慢消退。很多人在这个阶段开始退却,安慰自己也许不适合做这件事情,需要换一个方向,但是如果你只花10天做一件事情,几乎不可能取得明显的成就,我们能不能穿越从持续行动十天到持续行动100天的迷雾,就看这个阶段我们如何和自己对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老师,我们也可以自学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