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的《人民日报》“文艺评论”栏,有一篇长文《“须仰视才见”》。副标题《鲁迅阅读心史》。文章开头说:“在一定程度上,鲁迅就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人力车夫’,他以甘愿蜡咋成灰的品格和默默付出的毅力,为民族性格的铸造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文中还说:“面对一个经典作家,永远有很多闸释空间,鲁迅研究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学术担当,将鲁迅的思想、精神、创作、人生,以活的形态表达出来,让鲁迅形象成为一个民族的文化骄傲。”文末作者简介:阎昌明,长期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与评论,出版有《鲁迅的文化视野》《鲁迅与陈西滢》等著作,发表过多篇关于鲁迅的论文及学术随笔。现供职于中国作家协会。系中国小说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副会长。
《解放日报》“悦赏”版,有《凝聚在画卷中的端午风俗》,介绍元吴廷晖的《龙舟夺标》、明陆治的《端阳即景图》、清黄慎的《端午钟馗图》和清余樨的《端阳景图》。可惜只有文字,没有图片。
《解放日报》“焦点”版,有文介绍嘉定“我嘉书房”。
《扬子晚报》“繁星”版辟“那书与我”有奖征文,昨天刊出的可能是第一篇。
昨天加繁星编辑邹小娟老师,她曾发过我几篇小文,《家书抵万金》、《父亲的同里》、《陶瓷会唱歌》等等。
下午,发下周六采风通知,根据文友建议,去苏州健身步道散步。
小吴微信发截图,报纸仍有多处需修改。
忠明留言,明天仍在农行转弯处等他。将参加诗词协会的亲近太湖采风活动。
云雁说,今天又在孔网下单。上个月买书两千多元。有哲学、方志等方面的书。
云雁买书杂而多。藏书三千多册。
晚上,还和琴琴聊天,看她朋友圈图片,以为她昨天来黎里了。她说是上周。她去了柳亚子纪念馆。还吃了套肠。她说,外祖父家出生黎里,姓汝。
她的叔父曾在平望医院工作过。说不定也熟悉黎里。叔父许医生,家住葑门红板桥附近,其父许伯安,是民国十大苏州名医之一。我曾写过一篇《红板桥畔流水声》。
琴琴说,喜欢黎里,天凉了还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