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对心理学感兴趣,就开始关注这方面的书和文章。读过《为何家会伤人》和《为何爱会伤人》之后对武志红老师大部分观点相从心底里是相当认同的。近两日武志红微信公众号开始分享讨论空心病。
空心病并不是专业医学用语,它是精神科医师,北大心理咨询师徐凯文老师自己定义的词汇。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抑郁症,但是问题是所有的药物都无效。核心的问题是缺乏支撑其意义感和存在感的价值观。
从定义来看,仿佛我也曾得过空心病。有很长一段时间只知道生活就是学习、工作,成绩下滑的压力曾经让我课上朗读课文声音发抖,工作后开始疯狂喜欢上购物直至厌倦,厌倦了母亲的喋喋不休逃避回家。父母们反复强调是为了孩子们而活,孩子们却不知道物质分数之外生活的其他意义。
多数父母的父母,学校的教育者,都是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可能连他们自己也很难搞清楚自己生活的真正意义。又遑论去教育下一代,孩子们。他们失去了耐心,孩子们也变得焦虑。他们不懂怎样爱孩子,孩子们跑到虚拟世界去寻找连接感。听起来是不是有些悲哀。
《飞越疯人院》中,当正常人麦克点燃了院友们的对生活的希望,尝试实现自己的理想。却被控制欲极强的瑞秋护士长强行压制、打击,麦克也被残忍的摘除了额叶,被剥夺了思考的权利。虽然我们生活在一部不断制造空心人的机器中,但万幸社会没有剥夺我们思考的权利。大部分人还有渐渐清醒认识到生活本质,生命意义的能力。
我最喜欢蔷薇的文章,以前不知道为什么,现在好像明白大致是因为,她的文章中有那么细腻的感情,有那么真实的感受,那么鲜活的故事。她能真切的感受,也能详尽的表达出来。这是我目前做不到的,羡慕的。
记得有句话这样说,你在倾慕的、敬佩的人身上实际上是看到了自己的特质。艳羡因为渴望,渴望所以想得到,想得到所以想法实现。希望今后的我们能渐渐远离焦虑,落地生根,活个踏实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