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荷戟
每次听到儿童性侵事件,脑海中立刻闪现孩子那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睛,先入为主地将弱者等同于受害者。直到最近看了丹麦电影《狩猎》,才发现也许这种惯性思维已经绑架了理智。
孩子不全是天使,有时候,天真可爱的外表只是一种自我保护。
怎么形容这部电影呢,有点像江南的冬天,没有猎猎寒风满天雪,是一种压抑的阴冷,寒凉入骨,犹如未落叶的树头,挂着去年的残叶,半旧不旧,要新不新的色调,像几经洗过的旧绸,暗淡的锦簇落寞惆怅。
男主卢卡斯,幼儿园助教,离婚单身争孩子。由麦德斯·米科尔森,一个不太帅气的有着蓝灰色眼睛的中年男人饰演。这里顺便说一句,我们国家的幼儿园里很少见男性教师,认为男教师不如女教师认真细致,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男女思维方式不同,尤其是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的思维逻辑初步发展,更需要不同思维方式的相互涤荡,这样才不会导致孩子思维模式的狭隘。
男主老友家有一儿一女,女儿小萝莉一枚。有天小萝莉撞见哥哥看成人电影,心灵受到冲击,思考了一阵后,第二天上学折了颗心,向男主表白了……(想想很多人小时候也对年龄大自己的异性有过好感,别否认,不过小萝莉就是威武)其实这里的表白也只不过是亲了男主一下而已,但他拒绝了小萝莉。于是,这孩子使出了杀手锏——告状。她告诉院长说:“我不喜欢卢卡斯,他有小弟弟,还是硬的像根木棍(这里是她听哥哥看成人电影时说的)。”院长立刻找男主谈话并停职,接着通知心理医生对小萝莉进行问询,最后通知家长和家长会开除了男主(欧洲的儿童保护机制还是非常健全的)。
在这个小镇子里,男主几乎万劫不复。
剧终的时候,虽然男主被证明无罪,小萝莉也承认自己瞎编,一切貌似回到了从前,男主带着儿子去狩猎,一声枪响,男主回头望去,逆光中的人影模糊不清。
到底是谁在狩猎谁?
一切貌似又从头开始。
其实整个事件看似不过是孩子因要求不被满足后的任性而已,但人们的理智已经在之前的一次次恶性事件中消磨殆尽。正如影片中心理医生对小萝莉进行询问时,出于对这个阶段儿童认知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考虑,他假定男主性侵小萝莉会发生什么,再描述出来,由小萝莉判断。其实这一过程本身就已经夹杂了太多个人情感。成人对保护孩子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柔弱的便应该被保护。
很多时候,肆意的邪恶会毁灭一切,所以人们要用正义来压制;同样,肆意的正义也将毁灭一切。看过一本书,一个律师说,站在法律的墙里向外看,墙外不光只有不被控制的邪恶,还有失控的正义。
人生来便是一半天使一般魔鬼。不能说儿童还小没有接触过社会就天真无邪,他毕竟不是生活在月球。儿童在经过社会道德教育之前,一直处于一种本我状态,这是最为原始的、要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所以我们常会看见小孩子碾死蚂蚁啊,掐死小鸟啊,肢解蚂蚱啊,都正常。在经过教育后,这种意识慢慢变为潜意识,潜伏着,伺机而动,并未消失。然而,我们可以包容孩子的一些残忍行为,却无法接受对性的表达。很多人小时候都因为做过一些“脏脏的”行为被家长批评,其实这是生理的正常诉求,不需要不好意不需要害羞(没做过的长大后可能会有心理问题)。但是成人总会用世俗的眼光来批判儿童的行为,并且多数没有去解释或指导。
观察人的一生的发展过程,和人类社会进化的历程何其相似。而儿童时期对应的便是人类原始社会,意识初开,情识未启,那时候的人类在做什么,杀戮,进食,交配,繁衍。处于本我意识下的儿童也不例外。大部分动物,在幼年时期都会很可爱(别说蜘蛛蜈蚣蛇),这其实是自然进化的一种自我保护,幼年的老虎长得再像猫,它还是老虎。儿童再可爱,也不是天使,人的本能,不会因为年纪长幼而改变。
其实这部电影,更多人分析它是对流言、道听途说的批判,以及对现代社会人们经常断章取义的谴责。这里从另一个小角度出发,直白浅显,博君一笑。
原文链接:电视生活杂志·电影周刊09期:塞壬之歌
2015-01-23